清康熙 豇豆红釉太白尊
瓷器、杂项艺术品及古...
65 条记录 11/11 页 上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11
清康熙 豇豆红釉太白尊
拍卖号:1023      预估价(元)  200,000-250,000       (元) : 250,000
  • 尺寸:高8.7cm
  • 拍卖时间:2013年6月4日

拍品说明:

来源:国外收藏家旧藏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
说明:豇豆红釉是康熙朝仿明宣德铜红釉的名贵品种,与郎窑红同负盛名,因其基本色调酷似成熟豇豆之红而得名,又称“桃花片”、“娃娃脸”、“美人醉”,民国《饮流斋说瓷》评述“豇红之所以可贵者,莹润无比,居若鲜若黯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豇豆红烧成难度很大,故只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宫廷使用,且无大件器物,最高的不过20厘米左右。常见的器形也不过几种,大多是文房用具,少有中型盘和碗杯。康熙朝以后,豇豆红釉烧制技艺即失传,使这一品种更加弥足珍贵。豇豆红釉器流传至今者极少,其中大部分又在早年流散国外,收藏于各国著名的博物馆中,无论古今中外,皆为传世名品。此尊侈口小巧,外翻如唇,口部留白,这是出于红白对比装饰的考虑,通常称之为灯草边。短颈溜肩,半圆形腹,浅圈足,腹部暗刻三团螭龙暗纹,器内、器底施白釉,外部器身则于娇艳的红色中隐现点点红斑。
太白尊属康熙朝典型文房名器,因造型酷似李太白饮酒之尊而得名,有豇豆红釉、白釉品种,其中又以康熙晚期新出现的豇豆红釉品种最为驰名。据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此等尊无巨大者,通体不过数寸耳,以豇豆红色或带苹果绿、苹果青色为多,腹有三团螭暗花,乃浅凹雕也,除康窑外历朝甚罕仿制,故价值之昂等于拱璧。” 大英博物馆的多本藏瓷著作均以红绿相间之豇豆红太白尊团螭龙纹为封面,足见重视。两岸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亦有同类珍藏,可供赏者参考。
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页320,图206,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
《清康雍乾名瓷》页51,台北故宫博物院,1986年;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页292、293,图106,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83,南京博物馆、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
品相:请索取品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