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说明:
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以其高风亮节、清逸脱俗的特性,深得文人之心。古代文人所用文房器具常常以竹为材,以竹喻志,显示出其对气节的持守。
印章出自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创始人邓石如之手。邓石如,初名琰,字石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李斯、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此印章以竹为材,随形而就,稍加雕饰,便适于盈握。印文为篆体“吟秋”,刻写庄重古朴。环绕顶部的方寸之间,作者用寥寥数刀刻写出一幅苍松翠柳、山石湖水的写意风光,大师之功力可见一斑。署边款“癸未秋、石如刊”(乾隆癸未年,为公元1763年)
臂搁是古代文人舞弄笔墨时搁置手腕的器具,既可支撑手臂,又不至弄污字迹,为文房必备之品。此件臂搁乃清代良匠王梅隣所刻。王梅隣,清嘉定竹刻家王圮之侄,活跃于嘉庆、道光年间,善竹刻,为薄地阳文一路风格,又工刻小楷,工细清雅。本品即为王梅隣刻小楷“程颐•言箴”诗句。全句为“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 梅隣”。这是北宋理学家程颐的著名理论“四箴”中的一则,敬告世人要言之有道。此语施于臂搁之上,可供主人闲暇时品读自省,静心悟道,极妙。
近代大师金西厓先生刻图案的竹黄镇尺两方。金西厓(1890 ~1979),名绍坊,字季言,号西厓,浙江吴兴人,专攻刻竹。其刀法流畅、浑厚生动,近代国画大师吴昌硕、吴待秋二人曾因赞赏其竹艺,联手为其绘就《西厓锲简图》一幅。此对镇尺以紫檀为材,采用独特的贴黄工艺将竹黄片贴在镇尺上,使镇尺表面呈现出清幽淡雅的鹅黄色。不过,经过长时间的把玩摩挲,镇尺表面已转为棕红琥珀状,此色泽与西厓先生妙“笔”生花的竹石、寒梅图相映衬,显得镇尺古朴雅致、婉约动人。
品相:请索取品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