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神龙”灵璧石
瓷器、杂项艺术品及古...
65 条记录 2/1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下5页 最后一页
明 “神龙”灵璧石
拍卖号:1132      预估价(元)  400,000-600,000       (元) : 567,500
  • 尺寸:通高42cm
  • 拍卖时间:2013年6月4日

拍品说明:
苏州拙政园里有一幅出自陆游诗词的对联:“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一句“石不能言最可人”,道出了古人品石玩石中的特殊审美观。赏石并无既定标准,而关乎于品鉴者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赏者的情趣与奇石自身具有的自然美相结合,便有了天人合一,石人合一,以石怡情,赏石养性的境界。
中国早在三千年前的春秋时期便有了关于赏石的记载,不过真正以灵璧石和英石为主的供文人在室内外欣赏的文人石则肇始于宋代。明代起,由于文人的大力推动,赏石文化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从洪武年曹昭的《格古要论》到崇祯年计成的《园冶》,从蓝瑛、吴彬、倪元璐,张昆琳的奇石绘画到《十竹斋书画谱》等各种版画,明代有关赏石的著作以及记述赏石形象的作品层出不穷。
明代的赏石文化深受宋代传统美学精神的影响,不过其日益壮大的文人阶层和日益繁荣的文人文化也给赏石灌输了本时代特有的意趣风格。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明代小型赏石成为主流,甚至庭院赏石也有小型化的趋势;二、明代赏石总体风格倾向于端庄、儒雅、拘谨,历史上曾经流行过的怪异性大大减弱;三、除园林赏石外,越来越多的美石置于几案之上,成为明代文人书房中十分重要的陈设品;四、明代台座的使用十分普遍,通常造型简洁,线条流畅,光素无纹。
此石造型奇巧,恰如一条躬身探视的商代巨龙,龙嘴大张,龙头、龙角毕现,气韵生动,故起名为“神龙”。此“神龙”赏石通高42厘米,横长39厘米,头角探出台座之外,身体迂回,单足嵌于台座之上,沉稳而又富有动感;赏石应为灵璧石,石质坚硬,满壑纵横,清瘦峻挺,石表因长期熏染而略呈黄灰色;整体包浆老道,皮壳滑如油脂并呈现出灰白到黝黑的层次感,润泽雅致;石承木质方形台座,以束腰分为上下两层,表面光素,卷云足,造型简练沉稳,与明式家具风格一致。令人称奇的是,几百年的岁月中,“神龙”与其木质基座相濡共存,曾终日在香火中沐浴香气,如今石体也能散发出绵延不绝的香味来,如有灵性一般。
灵璧石自唐宋以来就是赏石的优秀品种,宋代诗人方岩曾赞叹“灵璧一石天下奇”。宋代灵璧石有高大奇绝者,而明代因资源匮乏,多呈玲珑小巧状。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有云“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二种品甚贵,购之颇艰,大者尤不易得,高逾数尺者便属奇品。”充分说明了当时赏石资源的稀缺,如此件“神龙”赏石这般品质优秀和体量较大者在当时也应属紧俏珍稀之品,时至今日更为珍贵异常。
品相:请索取品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