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说明:
白玉质地,器身大部为水银沁色,白黑交相辉映,为沁色之绝佳境界。清代徐秦基撰《玉谱类编》中说:“黑者为水银沁。古者殓用玉,以水银在尸腹内,遇玉即凝,故用玉塞之。水银随地皆生,故非葬玉而亦有水银沁。”另外,清代刘大同在《古玉辩》中也着说:“殉葬之水银,有大坑、小坑之别。大坑水银所沁者,即成黑漆古矣。”由此可见,古人认为黑色沁即为水银所致。但现在水银沁的形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水银所致,也有认为是墓中碳灰所致,没有统一定论,我们期待更多的科学研究和考古发掘来证实,但水银沁为古玉爱好者最为喜爱的沁色之一是不争的事实!
此蝉双目外凸,以宽阴线雕琢出首部、双翅,反面数道直线刻划腹部及尾部。常见之汉八刀玉蝉多为扁平状,本件蝉形浑厚饱满,黄玉质地光洁莹润,实为不可多得之器。蝉因脱殻而象征生生不息,在汉代十分流行。《后汉书.礼仪志下》:「饭含珠玉如礼」的「礼仪」意思,玉琀无非表达人能「蝉蜕」复生,灵魂延续,希望能转世之意。《周礼.地官.舍人》:「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可知玉蝉所用级别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