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说明: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矾红篆书款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明屠隆《文具雅编》:“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栟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似乎笔筒的年代应起码推至宋代。 仿理石釉笔筒以多种颜色仿天然理石纹理,酷肖逼真,反映了乾隆时期景德镇工匠在工艺上达到的成就。自宋代起,石头倍受文人宠爱,明清以各种石头作为观赏之用随处可见。导致仿理石釉如此成功,除文人雅好之外,还有工匠们的努力。仿生釉在乾隆一朝非常流行,此为成功一例。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仿石釉斜方双联笔筒外壁题乾隆御制诗一首。“古香斋伴几枝桐,百尺扶疏翠色笼”。瓷器上的堂名款是瓷器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其特有的形式构成各个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