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说明: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 矾红款
本品端庄典雅,线条妙曼,设色妍美,光彩华丽。主题纹饰以外之处以松石绿为色地,质感淡雅匀净,娇嫩可人,口沿彩绘如意云头一周,颈部左右饰松石绿点绘矾红金彩夔龙耳,前后分别彩绘绽放妍美的莲花上承俯立红蝠和“寿”字,下衔玉磬,以翻卷的枝蔓交缠形成一个图案,寓意洪福吉庆。肩部与胫部均饰一道如意云头花蕾纹,为腹部主题纹饰“八蛮进宝图”界定上下边框。图中峰峦起伏,山润茂林,古木参天,傲然挺拔,山花绽放,平溪小桥,掩映其中,八路进宝的队伍行于崎岖的山道上,各酋首分别骑于宝马、瑞兽,头戴稚鸡翎冠帽,诸随从手持或肩挑贡物,贡物分别见有红珊瑚、如意、香炉、宝剑等各式珍宝,琳琅满目。所绘人物众多,达四十余个,束身着靴,俱异族装扮,挤眉弄眼,憨态可掬,其中一组为秃顶金发的西洋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整体彩绘异常精细,山峦叠嶂一如乾隆时期之画法,皴法俨然,古树苍雅,诸人面貌以红彩勾勒,须眉眼珠则以墨彩点缀,清晰可辨,神态丰富。彩衣华丽,斑斓夺目,诸彩洗染深浅有度,质感如真。器内施松石绿釉,外底施松石绿釉,矾红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八蛮进宝图,所描绘的正是万国来朝的盛况。万国来朝,是国富民强,太平盛世的吉兆。我国历代王朝在国力鼎盛之时,前来朝拜的外夷藩邦之国络绎不绝。如《隋书·音乐志》所载:“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根据儒家文化的圣人理论和儒家文化中的绝对理想社会的描述,万国来朝是四夷宾服的象征,是衡量圣明之君的标准,因为只有王朝政清人和,德披四方,国力强大,才会出现万国来朝、四夷宾服的繁荣景象。《明史》卷53中记载,明代宫廷礼节在大宴仪时,奏《八蛮献宝舞》曲,万寿节大宴中,用《九夷进宝队舞》,本品所绘八蛮进宝图应是这种礼仪的实际反映,寓意向皇帝进贡宝物,表现出泱泱大清帝国一统天下,万国来朝的景象。本品所绘多路进宝队伍中皆有红珊瑚,此物主要产自南海,是珠宝中唯一有生命的千年灵物,光泽艳丽温润,晶莹剔透,自古就是珍贵的观赏佳品,是吉祥富有与地位尊贵的象征。古代红珊瑚是入贡皇帝的的贡品,早在西汉时期,岭南地区把它作为贡品送到长安供帝王观赏。明清时期的皇宫有珍贵的红珊瑚收藏,清代皇帝在行朝日礼仪中,戴有红珊瑚的朝珠。清朝二品文官武将的顶戴是红珊瑚,它是官阶地位的标志,故红珊瑚深得满清朝廷之钟爱与珍视。
此式进宝图在瓷器装饰的出现始于明代万历时期,万历五彩瓷器绘有八蛮献宝图案,实物见于香港佳士得1990年10月8日拍卖,拍品306号,Jarras收藏专场2。后至乾隆朝大盛,乾隆皇帝特命宫廷画家创作了多幅反映周边藩属国及西方诸国使臣在中国举国欢庆的新春佳节或万寿节之际,前来向清王朝朝贺的绘画,例如清乾隆宫廷画家《万国来朝图轴》,记录在太和殿外各国使臣携带贺礼前来恭贺新春的热闹非凡的情景。与此同时,景德镇御窑厂也通过陶瓷装饰艺术来再现当时“万国来朝”的盛况,例如清宫旧藏“乾隆
乾隆以后,此类题材极少再现,本品是为当今所知嘉道御瓷仅见之孤例,与上述《万国来朝图》所表现的人物主题如出一辙,通过对当时藩属国及西方诸国使臣前来向清王朝朝贡盛况的描绘,来表达满清帝国“天朝”自居的政治思想 ,寓大清国繁荣昌盛、一统天下之意。本品为道光朝御瓷之重器,为档案所录,见于道光十三年年节御贡瓷器表“万国来朝太平尊成对”,为时任九江关监督德顺贡制。德顺为道光朝任职时间最长的督陶官,亦是成就最为显著者,其熟知窑务,深谙道光皇帝之审美需求,追求淡雅而秀美的艺术效果,所出之品独步道光一朝。德顺于道光十二年八月至道光十九年八月在任,出任伊始,恰逢慎德堂初成,道光皇帝对各项陈设瓷器需求必多,因此早期的慎德堂款御瓷皆由德顺烧造。
本品虽是由德顺贡烧而成,然其寓意正是道光皇帝朝夕所期盼实现的理想。雍干盛世之后,社会弊端丛生,历嘉庆一朝,状况更趋严重,国内动荡不安,至道光时期,道光皇帝力图中兴,革除宿弊,虽克勤克俭,力戒浮华,召见臣工,批答奏章,日以继夜,几十年如一日,对国事可谓鞠躬尽瘁;凡遇贪官污吏,均能严惩不贷;也曾倾力维护国家统一、严禁鸦片进入,但是勤政图治而中兴乏力。彼时大清帝国危机重重,国内吏治腐败,武备张弛,国库空虚;鸦片走私猖獗,为害甚广,外患渐成。道光二十年,本应属于向天朝朝贡的西夷英吉利在鸦片战争中胜出,清廷被迫签署《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遂启近世列强欺侮之端。此破败的事实沉重而残酷地打破道光皇帝此前一直追求的人生理想,万国来朝、四夷臣服之景象犹如昨日云烟不复来,永远成为大清帝国的历史。本品既是寄寓了道光皇帝的宏图大志,亦见证了理想灭失的惆怅,折射出大清帝国最后的一丝余辉,流露出对康乾盛世的无限追思和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