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或更早 汝窑青釉盘口纸槌瓶
尊观雅赏——宫廷艺术...
69 条记录 5/1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下5页 最后一页
明或更早 汝窑青釉盘口纸槌瓶
拍卖号:6059      预估价(元)  3,000,000-5,000,000       (元) : 3220000
  • 尺寸:高23cm 足径9.5cm 底10cm
  • 拍卖时间:2018年6月30日

拍品说明:
汝窑纸槌瓶是一种仿西亚玻璃纸槌瓶而来的器型,原型的来源可追朔到九至十世纪的伊朗及埃及的玻璃工艺。因瓶的器型长颈,斜方肩如一把槌,西方学者因其型,称为“槌瓶”,中国早在明代已用的“纸槌瓶”一称。此件汝窑天青釉纸槌瓶,盘口,长颈,斜肩如一把槌,底圆足,底部三支钉。器型经典,开片自然。釉面肥厚,釉色莹润,呈雨过天晴之色。此件汝窑天青釉纸槌瓶是宋代汝瓷中的精品之作,具有较高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类似的纸槌瓶还见于南宋官窑纸槌瓶、定窑白瓷纸槌瓶、龙泉窑龙耳或凤耳瓶等等。 汝窑,中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窑址位于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代属汝州,故名汝窑。汝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特殊需要而设立的窑场,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又称汝官窑。汝窑制品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胎质细腻,俗称“香灰胎”,骨坚壁薄,胎骨迎光可见微微红色,因选玛瑙入釉,使釉面抚如脂、视如玉,有稀疏的气泡,多开有疏密不等的纹片,少数有鱼棱纹,也有不开片的,其缩釉点呈羊肝色。素面多,极少以花纹作装饰。造型端庄,釉色晶莹似玉。传世的汝窑瓷常见器型有碗、盘、洗、瓶、尊等日用品。汝瓷满釉支烧,在盘、碗、瓶等的底部,可见细如胡麻的小支钉痕迹,五至七枚不等。工艺上有满釉裹足支烧,也有垫烧的。采用支钉支烧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留有支钉痕,支钉细小如芝麻,且多靠近圈足内墙,支钉断面处一般呈白色。支钉数有3、5、6个之分,以 5个为多。采用垫圈或垫饼垫烧的器物圈足足端无釉,但少见。在装饰工艺上有少数刻花和划花装饰,还有龙体和乌首等装饰。少数器物有铭款,见有两种,器底刻“奉华”和“蔡”字款。 其釉色有天青、天蓝、粉青几种。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宋人评价青瓷以汝窑为首位。南宋叶寊《坦斋笔衡》、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皆称赞其为宋瓷之冠,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可见汝窑盛名是其来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