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朝 布质文殊(度母)唐卡
尊观雅赏——宫廷艺术...
69 条记录 1/12 页 下一页  1  2   3   4   5  下5页 最后一页
古格王朝 布质文殊(度母)唐卡
拍卖号:6069      预估价(元)  150,000-200,000       (元) : 172500
  • 尺寸:长82宽44cm
  • 拍卖时间:2018年6月30日

拍品说明:
此幅唐卡作品布局规整。中心部分的文殊菩萨呈三首八臂形象,头戴天冠,面向端庄沉寂,坦胸露乳,佩戴璎珞,披帛顺肩绕臂而出,六臂伸向身体两侧,分执弩、斧、矢金刚杵等各式法器;右手叉腰,左手当胸持莲茎,跏趺于莲座。主尊四周环绕飞天,狮子,罗刹,卧鹿等形象。唐卡底部画面由释迦摩尼佛及协侍其左右的文殊菩萨(执慧剑)和普贤菩萨(执如意)构成,分别象征着佛法的智慧与真理。 该唐卡作品在设色、线条、图案布局、衣着纹饰等方面与西藏阿里地区红庙东壁北侧主佛智慧菩萨(文殊菩萨)风格完全吻合一致,推断为同时期古格王朝之作。(附参照图),参见《西藏古格壁画》,孙振华著,安徽美术出版社,1994年,p52。 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城18公里外的一座300多米高的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公元10世纪兴起,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壁画、冶炼、制陶、纺织、木工、缝制、出版、雕塑、石刻等。公元15世纪,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古格?阿旺扎巴来到阿里地区托林寺,宏扬格鲁教派,古格地区的佛教文化逐步得到发展。历经一系列弘法活动之后,格鲁派在阿已十分兴盛,僧人达6千之众。随格鲁教派的兴旺,阿里的佛教绘画的风格体系也成熟起来了。从15-17世纪近300年的时间里产生了大量的杰出壁画和优秀唐卡。 然而到了公元17世纪,灭国之灾降临了古格,这一灾难是由天主教与佛教的斗争引起的。由于古格的僧侣势力非常强大,有凌驾于王权之上的势头。1626年以来古格王赤?扎西扎巴德为了削弱其对自己统治的威协,积极发展天主教,率王室改信天主,对佛教徒进行迫害。格鲁派僧人组织了多次有力的反抗,直至发展成武装斗争。促成大错的是僧侣们求助于长期与古格为敌的拉达克人,结果给其以可乘之机,拉达克人大举出兵入侵。古格王国在内乱外敌的围困之下气数已尽。1630年古格王被俘,古格覆灭。在此后的50余年拉达克人占领期间,阿里地区格鲁派寺院处于任其生灭的荒废状态,整个阿里地区的佛教美术也自此走上了衰落。然而历史将古格艺术史的光辉凝固在残破的墙壁上,让我们得以窥见令人惊赞的昔日辉煌。 伴随古格壁画同时产生的还有大量唐卡,300多年前存挂于寺院的大量唐卡,或随其它财富被外敌掠去,或毁于战火。数百年后藏于塔内和塑像之中的唐卡亦多被毁被盗。目前能见到的古格样式唐卡主要是国外博物馆的藏品,其中不乏完整清晰又工细精密的上乘之作。 此幅古格王朝时期的珍贵唐卡遗存,由早期援藏人員在當地偶得并妥善保存至今。此唐卡以传统天然的矿物颜料绘制,历经数百年,颜料与画布早已融为一体,发散着历史的久远气息,十分珍贵、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