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说明:
螺钿又名“螺甸”、“螺填”、“钿嵌”等,最早是用在髹漆工艺上的一种装饰手段。螺钿主要取材于蚌壳,将其珠光层加以磨薄磨光加工成薄片后,制成人物花草鸟兽等形象嵌入预先雕成的凹形图案内,再髹上一层光漆,于后磨平抛光使其露出钿片,就制成了色彩艳丽的嵌螺钿器物了。考古发掘表明,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将蚌壳镶嵌在漆器上作装饰了,在乾隆时期随着经济繁荣,镶嵌螺钿的工艺品广为流行。这种制作工艺十分精细的嵌螺钿器物深受帝王及达官贵人的喜爱。除了在漆器上采用外,也广泛应用于红木、紫檀等硬木家具及杯盘等小件器物上。嵌螺钿的图案纹饰除了继续发展了明代已有的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外,更多地以花草,虫兽组成的图案出现在硬木器上。此件香盘图案雕琢镶嵌精细,尽管应用的螺钿纤细弯曲盘绕,但制作的工匠均雕琢得精细人微、一丝不苟。螺钿图案在受到光线的照射下更显五彩纷呈,闪烁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