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说明: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
说明:官窑为宋器之精粹,千百年来以古朴典雅之气质折服无数钦慕者,更是文人士大夫阶层极为珍视之花器,备受推崇。晚明张谦德《瓶花谱》赞曰:“尚古莫如铜器,窑则柴、汝最贵而世绝无之,官、哥、宣、定为当今第一珍品。”袁宏道(1568-1610)《瓶史》记述:“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由此可证,官窑古器是为文房清供之逸品。
本品摹自古代铜尊样式,略加化裁而成,造型端庄古雅,直口鼓腹,随形设附龙形双耳,其釉厚润,其色粉青,纹片舒朗自然。底足圆润而饰黑褐之色,以摹铁足效果。观之古意盎然,犹可辨赵宋遗韵。底款篆法精妙,笔力遒劲,为乾隆早期风格。
此式摹古尊为乾隆朝首创之隽品,凝结了乾隆皇帝对宋人生活意趣的仰慕与追随之情。乾隆皇帝自幼深受胤祯的熏陶,追求风雅,于宋人之花事尤为钟情,每一次出宫巡幸各地,皆喜欢采摘沿途各式野花,点缀辇舆,增添意趣,还赋写 :“饱参秋卉春葩,贮就常看不谢”。之句盛赞唐英新制的插花轿瓶。在清宫旧藏《弘历古装像图》之中,乾隆皇帝一手执笔,若有所思地坐在案前,左侧出现“旁有一瓶梅,横斜数枝入”的瓶花情景,极见逸意,由此观之,乾隆皇帝对赵宋风雅的刻意追求深深体现在花道之中。而代表宋人雅致生活的官窑古器,藴涵着一色纯凈、自然质朴的审美风尚,自然成为乾隆皇帝醉心典藏和精心摹仿的对象。
乾隆早期御窑厂承前朝之余绪,摹仿历代名窑技术高超,仿官釉瓷器更是居彼时摹古品类之首。乾隆皇帝秉承胤禛对摹制宋器的理念:好古而不泥古,并非一味强调贴近原物,而是取其最精华之处加以化裁,更重视气韵神髓之相似,诚如唐英所言“仿旧须宗雅则”,因此,所得摹器乃经其亲自化裁而成。本品亦然,其取法于宋器,后加入双耳装饰,不失古韵,又见新意,既凝积宋人美学之菁华,又融汇十八世纪宫廷的审美意趣。
此类化裁式摹古花器往往多为试制品类,当时烧造数量稀少,因为居室书斋讲究陈设器皿的搭配,忌重复雷同,否则有失别致。因此,较为少见。本品从款识特点和器形来看,具有雍正晚期至乾隆早期的特点,此时主持御窑烧造者正是唐英,此件仿官釉双龙耳汉壶尊正是唐英在仿古基础上求新求变的代表作。
品相:请索取品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