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拍卖预展 > 2010春季拍卖会 > 瓷器专场
清乾隆 仿木纹釉开光诗文双螭耳斗杯
瓷器专场
172 条记录 1/29 页 下一页  1  2   3   4   5  下5页 最后一页
清乾隆 仿木纹釉开光诗文双螭耳斗杯
拍卖号:0088      预估价(元)  250,000-450,000        (元) : 224,000
  • 尺寸:高8.5,口11cm
  • 拍卖时间:2010年6月19日

拍品说明:
杯上宽下窄,呈方斗形,侧面贴塑双螭龙耳,底金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杯内施松石绿釉,外施仿木纹釉,正反双面开光,题李白《待酒不至》五言诗一首,一面为“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另一面为“脱酌东轩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并朱白文“陶铸”印章。
“陶铸”是清代著名督窑官唐英在瓷器上最常用的印章,“陶”字写法通常较固定,但“铸”字时有变化,繁简不一。浓郁的文人气息是唐英所制瓷器的最大特点,其自小供奉内廷,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一生与考取功名无缘,虽顶戴花翎却终究不是科举出身,这是唐英一生的心结,所以他一直勤勉读书,且擅长书法绘画,在督陶期间把这种文人思想融入到所制瓷器当中,制造了一批文人气息浓郁的文房佳作,折射出唐英的艺术品味和心灵世界。
唐英(1682-1756),字俊公,自号蜗寄老人。辽宁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曾先后于雍正晚期至乾隆初在景德镇督陶,在厂二十八年间,“与工匠同食共宿”“学陶人之本色”,从泥土、釉料、胚胎、窑火到“仿古采今”再到“抽添变通之理”和“生其变化之理”,无不刻苦钻研,了然于心,唐英使雍、爱两朝御窑厂官窑瓷器生产艺术登峰造极。《景德镇陶录》云“……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全。又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珐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乌金、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则白壤,而埴体厚薄惟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此外,唐英还编纂《陶冶图》,图文并茂,详细地叙述了唐英对制瓷工艺的卓越贡献,其在景德镇督陶期间,官窑所烧制品定名为陶瓷史上的“唐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