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说明:
01西周 白玉鱼
玉鱼白玉为材,带黄褐色沁,沁痕从鱼嘴向内由深到浅的过渡,漂亮自然。鱼身扁平体弧形,做腾跃状,器表以细阴线刻出圆目纹,鳃纹及鳍纹,寥寥数刀,韵味顿现,抽象与写实并存,展现古人高超的视觉审美。大嘴处有一喇叭形穿孔,值得注意的是嘴部打孔上方有一大斜刀,充分展现了西周时期典型刀工。
02西商 白玉鱼
鱼整体造型精准,刀法简洁,头尾同向弯曲成虹形,线条极为流畅。刀工老到,通过简洁的刻划,将稚拙生动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玉质莹润净透,身躯前半部略带浅浅的糖色,宛如带上一抹红润的肤色。小玉难雕,又历经几千年,保存相当完好,是西周玉器雕工和题材的典型代表。
03西周 白玉龙纹觽
玉龙拱身呈虹形,造型简洁朴素,头部雕琢较细致,可见突出的吻部,微张的下颌,以及顶部的耳和角。尾部收细略呈锥形。口部钻一孔用于穿挂。通身素面无纹,线条简单流畅。外表打磨光滑。虽造型小巧却精气十足,刀工碾琢干净利落,锋利异常。颈部有一小穿孔,应为玉组配之一。觽在原始社会为古人的一种解结工具,最初它应是随身珮带的一种实用器,经常由较尖锐的兽骨或兽牙制成。至良渚文化时期发展出玉质觽。《礼记·内则》载:子事父母,左珮小觽,右珮大觽。此时的玉觽以失去了原始意义上的解结功能而成为配饰的重要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