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拍品赏析—清乾隆 青花三多纹蒜头瓶
发布日期:2012-12-24
清乾隆 青花三多纹蒜头瓶
高28
此瓶口为蒜头形,细长颈,溜肩,垂腹,高足外撇。口沿饰回纹,蒜头部分饰缠枝花卉,颈肩部饰变体莲瓣和回纹,胫部和圈足外墙饰仰莲瓣和海水波涛,器腹为中心画面,饰石榴、寿桃和佛手等瑞果祥花,寓意多子、多福、多寿。胫足间饰莲瓣纹,圈足海水纹。图案布局疏朗,青花发色淡雅,呈色典雅,胎质坚细,质地匀净润泽,釉面莹润,绘画笔触工整、精细,造型挺拔美观,完美无缺,殊为难得。
蒜头瓶,因口若蒜头而得名,始于战国晚期,起源与秦汉,有铜制与陶瓷制之别。早期多发现于陕西以北及湖北,四川,河南地区,后渐扩展到其它地区。蒜头瓶口如蒜头状突起,宋人认为可塞其口,而瓶颈细长便于握持,瓶腹扁矮可以盛装,故称之为温壶,用作酒器。宋以后为仿古器式,历代皆有。
随着其它酒器的创新与发展,蒜头瓶自元代始已由酒器演变为陈设器甚至于陪葬器。因此其器型日趋完美,其饰纹也逐渐丰富多样。由于它的造型独特而又极具观赏性,成为历代皇室必用之物。至清乾隆帝对此瓶的钟情不减,在位三年便命唐英烧制于景德镇御窑厂。虽然乾隆帝将推陈出新、超越传统的思想带入了当时的制陶业,但古代的风格一直是作品背后的创作源头。因此,当时的蒜头瓶是按照明代官窑的样式并加以改进而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