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中拍微拍”敬请关注


拍卖会时时有

微信搜索小程序“中拍微拍”,体验线上拍卖会

关注公众号全称“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轻松掌握公司拍卖动态!




中拍新闻
首页 > 中拍资讯 > 中拍新闻
乾隆青花矾红浪涛九龙纹大盘品鉴
发布日期:2012-12-24

 

中拍国际2011秋季拍卖会  乾隆青花矾红浪涛九龙纹大盘

 

 

摹古是雍乾二朝宫廷艺术的重要理念,胤禛父子二人以个人的美学修养与审美爱好有意识地倡导一种理想的工艺审美格调,除了纯粹的摹古之外,同时注重在传统构成因素中创新,借鉴原来的工艺造型和纹饰进行抽绎,组合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样式,寄予新的涵意,从而确立新的古典主义审美品格。此番造器之精神在雍乾时期高档的御瓷之中体现尤为明显,往往钟情选取其欣赏前朝的色釉与纹饰,融汇古今之精粹于一体,成为彼时造器的一个新风尚,其中对宣窑的化裁与临摹尤为成功,是为雍正一朝摹古之绚丽篇章。

 

宣窑是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前后十年,历时虽短暂却成就了艺术美学上一段经典的传奇。明人张应文《清秘藏》赞誉“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嘉靖朝谢肇淛于《五杂俎》叹曰:“宣窑不独款式端正,色泽细润,即其字画,亦皆精绝。”、“惟宣德款制最精,距今百五十年,其价几与宋品矣!”


    
相对前人的仰慕,清宫对宣窑的推崇亦毫不逊色。康雍乾三帝皆有慕古之心,宣窑益为所重,尤其雍正皇帝更以独特之美学视野去感知和品鉴宣窑,于摹古方面建树颇丰。现存海外的十八世纪清宫典藏珍宝图像总汇《雍正古玩图》手卷(仅存卷六、卷八,分别由英国戴维德基爵士和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绘录了不少宣窑佳作。宣窑成为清宫御瓷创作绵绵不断的灵感源泉,引领开启了清代宫廷美学艺术之新境地。

 

此式青花矾红浪涛九龙纹大盘即为十八世纪清宫摹古理念之典范,化裁于宣窑之青花矾红龙纹器皿而成,其祖本可参见清宫旧藏【宣德青花描红云龙纹盉碗】(图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典藏编号:律一六二371/6027/院一八一九箱,著录于《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图55。)青花矾红彩者为宣窑一大创新发明,自此开启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新工艺。当今现存雍正者数量珍稀,所见仅得二例,分别藏于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二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245页,图223)和玫茵堂(图三,《玫茵堂中国陶瓷》卷四,编号1723。)

 

乾隆早期继之,本品是为佳例,虽是书写了乾隆年号款,却是雍正皇帝美学思想的忠实延伸和复制,其秉承雍正之品格,无论胎釉与画工皆一致。其形制恢宏大气,胎质坚致白皙,釉汁莹润如玉。盘心绘海水立龙捧珠图,气势凌人,跃然眼前;内外壁则分别绘三条行龙和一条翼龙,或回首,或前行,龙爪有三爪、五爪之别,龙尾有花尾、尖尾之分。以矾红装饰龙纹,色泽鲜妍厚润,色阶过渡自然,腾龙矫健有神,气势非凡。祥云迤逦,浪涛卷卷,更见映衬九龙之动感无比鲜明。其青花苍雅明快,毫无宣青浓重晕散之气韵,恰与成窑青料恬淡雅洁之色调暗合。本品绘画颇为讲究,需要釉下与釉上纹饰彼此呼应,画师需在绘制青花海水时,事先留出釉上龙纹的位置,因此画师必须做到心中有画,笔自心中,留白过少,则龙纹无法绘制,留白过多,龙纹与海水之间空隙过大,则影响美观。审视本盘所绘海水云龙,二者连接处过渡自然,分毫不差,恰到好处,融为一体,使人不得不赞叹画师技艺之精湛,彰显十八世纪宫廷艺术的无比严谨和精致。盘底心双圈内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当中字左下部的写法又符合乾隆初年篆款的公认特征,故本品烧造时间应在乾隆二年十月之后,此时正值唐英督陶精力最旺盛之际,人工物料承袭前朝未变,一切皆得雍正御瓷之神髓,殊为可贵。

 

细细比较,雍正时期作品与乾隆时期作品在纹饰布局和主要细节存在以下两点不同:

一、盘壁四龙位置不同:雍正者,四龙分布于盘心立龙的上下左右,都是正方向。乾隆者,四龙则是分布在盘心立龙的四侧。

二、盘心立龙所捧宝珠形态不同:雍正者,宝珠的火焰纹为一根,乾隆者,宝珠的火焰纹则为两根。(图四

 

因为此式青花矾红浪涛九龙纹大盘尺幅恢弘,烧造颇为不易,变形几率极高,故雍乾两朝均仅曾极少量烧造,乾隆者存世亦异常珍稀,除本品以外,检阅公私典藏之中尚见二例,分别南京博物院藏品(图五)参见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清瓷萃珍》,图81;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品(图六),参阅《静嘉堂藏清朝陶瓷——景德镇官窑之美》页62,图53。而日本静嘉堂所藏者与本品最为一致,尤其写款皆是早期风格。

    由本品纹饰与釉彩之组合可折射雍正皇帝对摹古的态度。其不独追求纯粹的摹古,更关注如何汲取前朝艺术精粹,提炼改进,移为己用;将最经典的因素重新组合,既保留各项经典元素,又展示出全新的视觉效果,本品正是如此之实例。例如所绘的矾红云龙与青花海水结合,对比鲜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华美而尊贵,此为宣窑之精粹,雍正择之临摹,奠定了整体的基本格调,然后加以自己的认识融合一起,选择正面立龙为主题图案,虽然此为宣窑所无,最早乃始自嘉靖官窑,但是矾红彩绘出来的正面立龙所表现出来的威慑效果就比宣窑侧面矾红龙更具震撼力,更擅于纹饰与彩釉的搭配,这点就是雍正高妙之处。

故此,本品虽是仿古之作,但却自有雍正一朝之风貌,诸龙形象、祥云和浪涛,皆与宣德时期的样式迥异,更具雍正本朝之特点,这正表现出雍正皇帝好古而不泥古之艺术性情。

本品存世珍罕,为乾隆御瓷不可多得的重器,至今已流传数百年,依旧光彩照人,绽放出斑斓夺目的新姿采,闪现着胤禛超古冠今之艺术品味。其来源可靠,著录于香港佳士得2002年秋拍第0709号,尤为难得,且同类作品在近年的拍卖市场中极少见到,如今再现,当为不可错失之机缘。

 

参阅:

 

 

图一:宣德 青花描红云龙纹盉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典藏编号:律一六二371/6027/院一八一九箱)

 

 

 

图二:雍正 青花红彩云龙纹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三:清雍正 青花矾红“水波云龙”图折沿大盘 玫茵堂藏

图四:雍正与乾隆宝珠纹的比较

 

图五:《清瓷萃珍》封面          乾隆 青花抹红九龙纹大盘 南京博物院藏

图六:乾隆 青花红彩龙涛纹盘   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册,245页,图223

玫茵堂藏《玫茵堂中国陶瓷》卷四,编号1723

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清瓷萃珍》,图81

《静嘉堂藏清朝陶瓷——景德镇官窑之美》页62,图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