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中拍微拍”敬请关注


拍卖会时时有

微信搜索小程序“中拍微拍”,体验线上拍卖会

关注公众号全称“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轻松掌握公司拍卖动态!




业界评价
首页 > 中拍资讯 > 业界评价
逐梦之人鲁智勇
发布日期:2015-02-09

          北京之夏,时常雷雨。对于鲁智勇来说,漫长的雨季还有着另一个意义,因为潮湿的天气将决定他的下一场拍卖会的日期。

 

  “恶劣的天气也会影响拍卖会的上座率,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作为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创立者,对于这一行的种种细节,鲁智勇早已经了然于心。

  近年,中拍国际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将在北京亚洲大酒店隆重登场。这是本年度北京秋季拍卖开场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大的春季拍卖会,相比较其它的拍卖公司,中拍是最晚的,但这也是鲁智勇酝酿已久的。

  “我们拍卖会的日期定得是最晚的,但我想这一定会是一个漂亮的句号。”鲁智勇说。他眼光柔和,举止谦逊,笑容可掬。眉宇间,是一贯的自信坚决、淡定儒雅。

  鲁智勇的身份是律师。时至今日,在国内法律界,鲁智勇这个名字已经拥有相当的名望。

  来自媒体的评价是:鲁智勇是个搞拍卖的律师,抑或学者型的商人。鲁智勇自己更喜欢后一种称谓。

  在鲁智勇深涉的两个领域:古玩和法律。前者的标志是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创立,后者则是法官、律师、北大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的身份。在外界看来,无论是作为律师还是商人,鲁智勇都持有足以炫耀的资本,然而事实上,搞学术研究、做学者,才是他一直不变的目标———他更愿意用研究的态度和严谨的文字,来阐释自己的法律成就和考古。

  “考古研究是我的爱好,这与赚多少钱无关。”这个身家甚丰的商人如此说道。

  这就是鲁智勇,一个逐梦的学者商人。

  那个好奇的少年

  “在物质贫乏的70年代,古玩是我们易得的玩具。”

  鲁智勇和古玩的渊源缘起少时。记忆中的那段日子无比灿烂,因为孩童岁月的无忧无虑,也因为那颗少年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很重要的,至少对于我是这样。”

  鲁智勇的好奇心根源于他生长的家乡。

  青海省化隆县是一个远离大都市的民族聚集地。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藏族、伊斯兰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完整、交融汇合。

  每年的六月六庙会、端阳节集会,是鲁智勇最兴奋的时候,这并非是因为可以去庙会游玩,而是可以看到许多少数民族的特色装束和风俗。如果有一截电影胶片可以闪回那段记忆,在鲁智勇的这段胶片里,最多的画面就是:热闹的庙会,长长的街上,一个汉族少年跟在挂着琳琅满目衣饰的藏族男女身后,眼神里充满了好奇。那些有着鲜艳颜色的民族衣饰,在鲁智勇看来,是一个神秘斑斓的世界。

  “当时看着那些少数民族的装束和生活习惯,觉得很神秘,所以就好奇,就有兴趣想知道这些文化了。”

  那时,除了庙会,离家不远的一家锁厂也是鲁智勇和伙伴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因为那里也有许多可以玩的新鲜东西———“铜哪咤和孙悟空”。

  在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当地很多寺庙被拆,许多宗教类文物流落民间。在锁厂的炼铜车间,鲁智勇总是能惊喜地发现要用来锻造成锁心的铜质佛像器具和古代钱币。看着一件件的铜器被大人们扔进炉中,瞬间化为铜水,鲁智勇心里留下了一次次的遗憾。那时,他慢慢地收藏了不少铜器和古钱。后来在许多媒体的文字里,以此来形容鲁智勇收藏生涯的开始。但那时,对于鲁智勇来说,古玩只是玩具。

  少数民族的古老文化和锈迹斑驳的古钱、铜器,组成了鲁智勇年少时光中一段美好的记忆。懵懂的他尚不知文化的内涵和收藏的意义,更不懂古玩的价值,但是,日积月累,他已然拥有了不薄的收藏,并且多少有了些辨别和鉴定能力。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鲁智勇回忆道。

  初中时,鲁智勇有个同学的父亲是当地文化馆馆长。听说鲁智勇收藏了不少钱币,就请他到家里看看自己收藏的几个铜币。鲁智勇“鉴定”后说,这些钱币都是假的和不好的,然后一一道出理由。文化馆长惊讶之外更加钦佩,此后他们成了忘年交。在这个馆长朋友的帮助下,鲁智勇可以到文化馆所属的图书馆里读书,甚至可以到书库里直接去查找资料。

  那时,长辈中还有一位新华书店经理,鲁智勇得此之便,可以到书店的库房里看书、看小说。起初,最吸引他的书是画集。大规模地阅读考古书籍,则是他上高中以后。

  鲁智勇的好奇心渐渐在书本里找到了落脚点。老旧的图书馆、光线暗淡的书店库房,在淡墨的书香里,这个好奇的少年开始了与古玩的对话和交流。

  “看的书多了,知道的东西也就多了,就完全被古文化给迷住了。”

  鲁智勇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上大学,学考古。

  为了这个目标,鲁智勇甚至还制定了一个前期计划。“我当时就下意识地开始磨练自己,常常和朋友去野外爬山攀岩,到建筑工地去煞有介事地考古,或者去钻一些地道看看能否发现什么”。

  野外锻炼吃苦、工地试验考古———这听上去很孩子气的计划,被鲁智勇实行了好几年,甚至有一次他还因此险些被活埋在地道里。

  考古的梦想一直牵引着鲁智勇走到了1986年的高考,然而当时全国高校在青海没有招考古专业学生,一心想上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鲁智勇只好选择了学法律。

  那一刻,他似乎与考古之梦擦身而过了。(下转第六版)

  梦想照进现实

  1986年夏天到1987年夏天,这一整年,鲁智勇脑子里一直在琢磨一件事:退学。因为他不想读法律,他想学考古。古文化的魔力使这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在西北政法学院就读的第一年里显得有些郁郁寡欢。

  那时在同学们中间,鲁智勇是个出了名的文物迷。一有时间,鲁智勇就会到西安的碑林、大雁塔以及文物集散的街道转悠,用省下的生活费买回一些铜钱、瓷片、瓦当。

  1987年10月,在西安碑林,陕西省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叫做“法门寺出土文物汇报展”的文物展览。鲁智勇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每逢周日,他都会去看展览,别人是看完就走,他则是待上一整天都舍不得走。

  在那段学习法律的日子里,考古和收藏是鲁智勇私下给自己安排的必修课。阅读,依然是他的爱好。从书本中获得古文化知识,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然而,他的梦想决不仅仅如此。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鲁智勇一边工作,一边坚持着自己的爱好。他时常出差下乡,这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个苦差事,但在他看来,正好相反。

  “我就利用出门的机会,到处转转看看,发现点东西。”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走到哪里就淘到哪里,鲁智勇从习惯变成了乐趣,又从乐趣变成了执着。

  法律事业上的成功,使鲁智勇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这更推动了他的收藏爱好。他的办公室、卧室,到处都堆满了各种珍贵精美的收藏品。

  古玩收藏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在鲁智勇的生活中从容不迫地延续着,而那个曾经的梦,也在细无声息中渐渐探出头来。

  2004年,机会来了。鲁智勇用“纯属偶然”来形容它。

  “那时我们这块儿收藏的朋友也慢慢多了,有个缺乏资金的人通过一位朋友找到我,让我给拍卖公司投资,我就投了,也就成了股东。”

  这就是今天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前身,那时叫传世春秋拍卖公司。

  2005年8月,中拍公司的第一个大型拍卖会开场了。

  “那时合伙人之间因公司经营原则而发生意见分歧,经营上有问题,第一场虽然规模不小,但与现在的拍场相比质量差距就太大了。”

  两年之后的这个8月,鲁智勇正在为23日即将到来的新一场拍卖会备战。同两年前的那一场拍卖会相比,已是旧貌换新颜。

  2005年的秋天,鲁智勇没有迎来拍卖公司的收获季节。合伙人一走了之,把烂摊子撂给了他。鲁智勇没有犹豫,接过了公司。

  当时的鲁智勇已经在法律界拥有相当的知名度,身为北大法学博士又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的他,事业可谓如日中天。

  “我本身就喜欢古玩,这是我的一个梦,而且我已经投了资,所以我不想失败。”

  鲁智勇的梦想和现实就这样切合在了一起。

  诚信是我最看重的

  “经营就要讲诚信,古玩生意更得如此。”鲁智勇如此坚信。

  2006年是鲁智勇生命中重要的年份。独立掌舵中拍国际的他,面对的风景犹如雷雨彩虹,既惊险又美丽。

  “当时难度很大,我虽有收藏的经验,对拍卖却可以说完全不懂,爱好归爱好,真正经营还是另一回事。”

  此时,法律专业出身帮到了他。“我觉得跟司法工作一样,做公司也是要坚持原则,有理有节、诚信待人。”

  诚信这两个字,从此成为中拍国际的关键词,也是最鲜明的特色。

  接下来的第二场拍卖会上,鲁智勇坚持“以信取人”的理念,在全国率先推出“买方无条件退货”的新举措。即:凡买方在中拍国际拍卖会上购买的拍品,成交后一个月之内牞买家可以无条件退回所拍得的原物,而且不需出示任何专业机构或专家鉴定的证明。

  此举立即引来业界一片惊叹声。业内都知道,国际最知名的拍卖公司苏富比也是两年之内可以退货,而中拍国际居然有此举措,可谓冒着极大风险。因为很显然,这为顾客退货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对拍卖公司的鉴定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若不然,“出去时是真品,回来时是赝品”的情形完全可能发生。

  当时的媒体用“敢为人先”、“会给拍卖市场带来巨大变革”这样的评价来对鲁智勇大加赞赏。

  “珍则真,真则敢。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首先是给自己上紧箍咒,促使公司提高鉴定水平和管理水平,尽量少收赝品、少拍赝品;再就是希望我们的这些举措能为拍卖行业树立一个优良榜样。”鲁智勇的目标很明确。

  令媒体和业界惊讶的还不止于此。紧接着,鲁智勇又推出了另一新举措,即在正式预展前为买方提供10天的长期预展,以方便买家考察拍品,这样就使买家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真伪辨别和质量考察。

  这种做法在国内拍卖界当时尚属首例,鲁智勇所冒的风险显而易见。因为这不但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一方面也将考验拍卖行“拍真”的能力,使“售后服务”的责任大大增加。

  “虽然古玩艺术品有特殊性,而且有关法规没有规定拍卖企业的‘保真’条款,但拍卖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行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二字,我为买家负责,而且,到目前为止更多的支持者反而是卖家。”鲁智勇的律师风范在这里有了另一种表现。

  鲁智勇还制定了具体的措施来加以执行他的理念。中拍国际的做法是:首先在拍品的第一道流程上把关,对委托方交送的拍品进行鉴定。鉴于国内还没有统一的鉴定机构和标准等问题,中拍国际采取了科技检测、专家鉴定和行家鉴定三管齐下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来把握拍品的质量。这样做虽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但却大大提高了拍品的认可度。

  “多重的鉴定虽不能确定证‘实’,却可以证‘否’。这样一来,买家拍到赝品的风险就相应地降低了。”鲁智勇为买家可谓考虑良多。

  事实证明了鲁智勇的冒险决策是正确的。

  这里有一组数据:2005年8月中拍国际第一次举行拍卖会,成交率达四成。到2006年5月,春季拍卖会成交率已升至五成。2007年1月迎春拍卖会成交额则达到8201.718万元,成交率近六成,创下了又一次新高。在预展期间,不仅一些买家慕名而来,很多卖家也找上门来。中拍国际每年的拍卖会成交额均名列前茅,并逐渐创出了良好的口碑。

  面对当今拍卖市场的两大问题:赝品充斥和拍品价格扭曲,鲁智勇认为,这归根结底还是双方诚信的问题。“诚信是我最看重的,它是一种无形资产”。

  从2005年的烂摊子,到现在已经跻身前列的大型拍卖公司,鲁智勇用他的诚信理念推动中拍国际走出了一道完美的轨迹。

  跟古人的对话

  “这是一种跟古人的对话,这是一种感悟、一种快乐。”鲁智勇微笑着说,“这种感觉实实在在是你自己的东西。”

  对于鲁智勇来说,收藏了古玩,也收获了快乐。

  鲁智勇的生活里,充满了古玩。公司和家,到处可见件件各具特色的精美收藏。它们不是摆设、不是金钱,更不是炫耀,而是一种感悟。在鲁智勇心里,古玩收藏是多年的爱好,亦是他心灵的支柱。他甚至记得刚看见每一件收藏品时的心情,更不用说细细鉴赏时的喜悦了。

  “跟古人的那种交流和体会越来越深,那种状态能让你忘我。”鲁智勇说到这儿不禁笑了。

  从一个收藏爱好者,到一家古玩拍卖公司的创立者和决策人,鲁智勇跟古人的对话似乎换成了另一种角色。然而,他说,那种快乐始终如一。

  “过去没有拍卖的时候,靠展览、个人收藏、交流会等形式来保存文化艺术,促进它的发展和流传,但是这些方式都不如拍卖行业借助市场的力量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大。”

  就这样,鲁智勇走出了他的书斋,但他的眼光还是停驻在古玩上,不过对于他来说,古玩已不再是年少时的玩具,也不再是多年来爱好的收藏,而是拍卖。

  从中拍国际创立以来,一个个让古玩界惊叹的精品出现在公众视线中。

  2006年秋天,一只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明代青花瓷缸现身中拍国际拍卖会上,而此前,这只缸体暗藏神秘佛像纹饰的珍贵古玩,曾在猪圈旁存放数载。

  在马上要开幕的2007年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将推出精美拍品约1500件,其中包括目前国内惟一的一件完整高古青瓷———南宋龙泉窑粉青釉簋式炉。

  其它的各个专场均有上乘精品上拍,如书画专场中的文徵明青绿山水手卷《飞岚幽居图》、唐寅的《溪江独钓图》等名家力作。

  这次拍卖会上还设立了一个宗教系列艺术品专场,其规模之大可以说是国内前所未有。拍品中包括金、玉、银、铜、木、石、纸、善本等多种材质内容包含藏传佛教、鲜教、道教、伊斯兰教及克什米尔风格等不同宗教文物艺术品,其中不乏罕世精品。当前正值宗教艺术品投资收藏的高峰期,鲁智勇和他的中拍国际必然又会引起一片关注。

  鲁智勇坦言,作为一个经营者,拍卖应是以挣钱为目的,但又不全为此。在本次拍卖会上,宗教专场中有一件土族的早期佛造像,其研究价值很高。鲁智勇就说服送拍人将其捐赠给博物馆,所以在这次的拍卖会上只是作为一件展示品。像这样的情形,自从中拍国际成立以来,是常有的事。作为古玩收藏者,鲁智勇更加在乎文物本身的文化价值,并且为此可以放弃商业价值。

  “中拍国际是一个收藏者凑起来的公司,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爱好走到了一起。我们更突出文化价值。”

  这就是鲁智勇始终坚持的观点:拍卖公司一定要有责任感牞否则就变成了对文化的破坏。

  鲁智勇现在的目标是要将中拍国际打造成中国的苏富比。他眼前的画面是:拍卖市场的繁荣促进了海外文物的回流,回流文物又活跃了拍卖市场,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自己应该能实现古人遗存的真正价值,否则愧对祖先。”鲁智勇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决和信心。

  我更想当一个学者

  “其实我更想当一个学者、一个研究者和著述者。”鲁智勇坐在有着中拍国际logo的会议室里,笑着说道。玻璃门外,是穿梭的员工。他们每个人都很忙碌,为了马上就要到来的拍卖会。

  在员工的眼里,鲁智勇更像一位大哥,很多人干脆就直接这么喊他。他也乐呵呵地答应。在员工看来,他丝毫没有架子,但同时又具有值得尊重的威严。

  鲁智勇的人缘儿好是朋友圈里公认的。他很喜欢笑,小时候,姥姥常会喊他“干巴小老头”,因为他脸上的笑纹一道道的。现在,已过而立之年,鲁智勇的脸上也有了真正岁月的皱纹,但是那笑纹总还是最明显的。他是一个谦逊温和的人。媒体则用“儒雅”这个词儿来形容他。

  “我的个性不受压抑,喜欢做的事情一定会坚持,我这样的性格,其实很适合做学术研究,因为我不太会计较,只想踏实认真地做事。”

  鲁智勇感兴趣的研究范围既在于法律,更包括他一直追逐的考古研究。

  “古文化中的知识信息是无穷无尽的,几千年的历史蕴涵着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对照别人研究出来的东西,自己再思考,就有很多感悟。”

  相比较成功的律师和富足的商人这两种身份,鲁智勇更看重的是学者。

  “一篇研究文章或者一个理念产生的社会价值是潜移默化的,远远大于挣几亿元。”

  鲁智勇的写作习惯是从一系列火花的积累开始,直至形成一个结论。已经有过多部法律专论的他,将司法研究的方法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了考古学术研究上来。“法律专业讲究证据,考古研究更需如此,通过每一件文物探索其背后的文明信息”。

  鲁智勇已经着手的一个研究是关于玉、石器和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史的关系。拟好的标题是《玉与中华文明》。

  “我想更多的是在维护我自己心中的一个梦,中国艺术品的没落,也将是我心灵的没落。”

  年少的好奇心,成就了鲁智勇最初的梦想。时光流转,今日的鲁智勇仍然目视远方,用他一贯的自信和坚决,将这逐梦的路程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