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中拍微拍”敬请关注


拍卖会时时有

微信搜索小程序“中拍微拍”,体验线上拍卖会

关注公众号全称“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轻松掌握公司拍卖动态!




中拍新闻
首页 > 中拍资讯 > 中拍新闻
“盛世收藏 寻宝渝州”重庆古董交流会(一)
发布日期:2015-07-15

         7月3日至5日,由重庆中科金控投资集团主办,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源浩正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重庆中科金控财富管理公司联合承办的“盛世收藏 寻宝渝州”大型古董藏品鉴定交流会将在重庆市江北区重庆大剧院艺术展览厅举行。活动包含艺术品展览、鉴定、学术讲座、古董交流等多个环节。活动将邀请著名文物鉴定研究学者、央视一套《寻宝》栏目专家李彦君、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拍宝》栏目专家李臣以及河南卫视《华豫之门》栏目专家王立军为大家现场讲授文物鉴赏知识和鉴定古董藏品。此外,本次活动还将开展“文化收藏,智慧投资”主题论坛,前摩根斯坦利华鑫基金投资总监、君泽盈泰陈晓、盈泰财富云CEO杨勇先生将做为特邀请评论员参与讨论。活动日程安排如下:

 
        2015年7月3日   藏品预展(当天无鉴定)
        2015年7月3日19:00-21:30  “文化收藏 智慧投资”主题论坛(国际时尚发布厅)
        2015年7月4日   展览·私家藏品鉴定
        2015年7月5日   展览·私家藏品鉴定  “渝州寻宝”结果揭晓
 
        本次活动展出的藏品年代跨度较大,从战国至明清皆有呈现,主要类别有古代宫廷美玉、文房雅赏、官窑瓷器、金铜佛像等,也有适合收藏把玩、佩戴装饰的当代艺术品,如案头赏石,紫檀蜜蜡雕刻件、各类材质的佛珠手串,玉石翡翠珠宝等,一应俱全。

        藏品重器颇多,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一件辽代铜鎏金菩萨立像,这也是本次活动唯一一件千万级别的藏品。青铜佛造像历史悠久,其收藏涉及高端宗教美术范畴,受众甚小,国际市场中以北齐、北魏、隋唐时期佛造像占据主流,通常形制越大,价值越高。此尊立像高约69厘米,在金属佛像中属于罕见大尺幅之作,且整体鎏金工艺显示其极高规格,故其身价不菲。此外,另有三件藏品值得关注:一件战国时期和田白玉勾连谷纹龙形佩,此玉佩等级颇高,应为战国时期王宫贵族所拥有,其工艺采用战国典型的“游丝毛雕”工艺,目前此技艺早已失传。玉佩保存完好,通体泛玻璃光泽,无论从等级、工艺、品相上来说都丝毫不逊色于国内各大博物馆所藏同类器:第二件是清康熙铜鎏金宝冠释迦牟尼像,此尊佛像为少见的汉藏风格,佛像造型挺拔,衣饰写实,束腰双层莲座宽大厚实,有着鲜明的康熙朝佛像特点。清朝帝王崇重藏传佛教,康熙三十六年宫廷特设“中正殿念经处”负责宫中藏传佛教事务,并兼办佛造像,康熙帝甚至亲自参与造像的设计与实施环节,此期佛像工艺精细、装饰华美,艺术价值极高。然而康熙时期受铜矿产量的影响,金铜佛像并不多,完整存世则更少,故此尊佛像十分珍贵;第三件是储秀宫藏青花云龙纹大盘,此盘是光绪时期慈禧太后御用之物,落慈禧寝宫款,盘身直径达58.5厘米,据史学家考察此类大盘是用来盛放大量水果,以果香熏殿之用,深刻反映出慈禧太后奢靡的生活风气。此三件重器都是古代宫廷御用之物,都某种程度上渗透出各自所属时期统治阶层的生活、审美与精神情趣,具备各自的时代特征,这也就是艺术品深具的文化魅力。

         以下为本次活动精彩器物介绍,与君共赏:

辽  铜鎏金菩萨立像

高69cm

说明:菩萨立姿,发髻高耸,宽额丰颐,双目微含,面容慈祥。着褒衣帛带,衣褶呈波形排列,衣纹自然下垂,褶皱处理流畅。菩萨赤足立于莲台座上,面容祥和,体态阿娜,颇有 “平肌秀骨”之风范。佛像采用铜鎏金工艺制作,金色纯正,技法娴熟,精美细腻,十分难得。青铜佛造像历史悠久,其收藏涉及高端宗教美术范畴,受众甚小,国际市场中以北齐、北魏、隋唐时期佛造像占据主流,通常形制越大,价值越高。此尊立像高约69厘米,在金属佛像中属于罕见大尺幅之作,且整体鎏金工艺显示其极高规格,故极为珍贵。
 

战国 和田白玉勾连谷纹龙形佩

长13.5cm,高6.8cm

说明:和田白玉,局部鸡骨白沁。片雕龙形佩一对(另一件已残),体扁,器呈“S”状,两面纹饰相同。龙曲身,回首,口微开,吻部上卷,眼成椭圆形,龙爪和龙角抽象化,器身边沿有半坡形外廓,内部遍布勾连谷纹,为典型战国玉器特征。整器线条简洁、圆润、流畅、刚劲有力,尽显汉代“游丝毛雕”制玉工艺之风范。玉龙造型威武奋发,霸气强悍,将战国尚武的风气与奔放、不受约束的创作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人自古尚玉,正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早期玉器更被人们赋予了极为深厚的礼制宗教功能,如玉琮、玉璧等,成为礼天祭祀的礼器。战国时期,玉被视作“美德”的象征,诸子百家崇玉、王孙贵族爱玉,佩戴美玉成为一种风尚。然玉佩不仅是装饰,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玉龙形佩代表皇权,唯皇室贵族方能把玩佩戴。故此件等级十分尊贵,加之工艺精湛,保存完好,较之馆藏,毫不逊色。
 

清康熙 铜鎏金宝冠释迦牟尼像

高28.5cm

说明:此尊汉藏风格,铜鎏金工艺。

        释迦牟尼通常是身着袈裟的出家之相,螺发,肉髻,此外并无装饰。宝冠释迦牟尼佛则打破了这个惯例,虽身着袈裟,但头戴菩萨的宝冠,故很容易与菩萨装五方佛区别开来。最初造像中的宝冠佛形象,可能是在菩萨思想深入人心以后对佛刻板装饰传统的一种反动,以增加造像的装饰效果。后世对此解释有多种,一种认为,在佛教经典有关佛传故事的记载中,反复提到,乔达摩太子在家则成转圣轮王,出家则成佛。宝冠佛是其转圣轮王的形象。另外宝冠佛的出现与佛教密宗盛行的时代大致相同,即公元6至7世纪。它的出现也许正是密宗佛教三身说理论成熟的标志。

        佛祖头戴五叶宝冠,两侧有宝缯飘拂。佛陀额头宽广,弯眉细目,直鼻小口,两颊圆润,双目慈祥而有神,给人以祥和宁静之感。结跏趺端坐,左手禅定,右手触地,降魔成道的姿势。身着袒右式袈裟,衣边领口饰精美的卷草花纹。肩膀宽大,胸脯厚实,四肢圆润。下呈仰覆束腰莲座,莲瓣珠圆玉润。其胎体厚重,比例匀称,工艺精湛,十分难得。

 
清光绪 青花云龙纹大盘 

直径:58.5cm

款识:“储秀宫制”四字两行篆书款

说明:此盘形制硕大,敞口,浅弧腹,圈足微内敛,内外壁通体以青花绘云龙纹饰,青花发色纯正,画工精雅;盘心绘五爪腾龙,龙张牙舞爪,须发飞扬,龙体遒劲有力,霸气威严;盘内外壁皆绘二行龙赶珠纹,行龙穿梭云间,龙爪粗壮有力,生动勇猛;盘外壁底部绘一周变形莲纹,整齐秀丽;盘底心落四字两行青花篆书款“储秀宫制”,款四角皆留支钉痕迹。整器画面气势磅礴,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工艺精湛,是一件晚清官窑代表作品。

        储秀宫是咸丰、光绪年间慈禧太后的寝宫,是慈禧一生中最重要的宫殿,“储秀宫制”款瓷器系慈禧太后御用瓷器。咸丰年间,慈禧尚为“兰贵人”时居储秀宫后殿,并在此生下同治帝载淳。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当时已居长春宫的慈禧太后,为庆祝五十岁生日,又移居此宫,并耗费巨资将储秀宫上下修缮一新。清宫为贺寿之礼,特命景德镇制作了一批定烧瓷,均落“储秀宫制”款,主要以大盘为多,直径从40至90厘米不等。世人不禁好奇如此大盘做何用途,史学家解释说慈禧太后不喜好薰香,每日皆用大盘盛满新鲜水果薰殿,从故宫博物院所藏慈禧旧照中可见,太后两侧分别置一大盘,盘中的水果堆成了小山。此盘直径58.5厘米,应为慈禧太后喜闻果香,追求享乐之见证。

慈禧掌权以后,进入所谓“同光中兴”的历史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不少精美的瓷器,使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稍有复苏。在整个晚清历史中,瓷器质量最高的也出现在这一时期,有直追雍乾之势,故慈禧御瓷也为藏界所珍视。

图为故宫博物院藏慈禧旧照,请注意慈禧两侧摆放水果的大盘

 

19世纪 痕都斯坦玉雕马首柄錾花错金大马士革刀 

长37.5cm

说明:痕都斯坦这一地名是由乾隆皇帝亲自考订的,史称位于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尔及西巴基斯坦。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述:“今之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其地即佛经之印度”,由此可见痕都斯坦玉器之精美。此件大马士革刀刀柄由青白玉琢作马首形,马眼以宝石镶嵌,光彩迷人,骏马鬃毛飞扬,肌理饱满有力,写实生动;柄身下部浅浮雕莲枝图案,此莲当系陆生的西番莲或铁线莲,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玉器风格特征。

        大马士革刀原产地印度,世界三大名刀之一,是用乌兹钢锭制造,通常为弯刀,其最大的特点是刀身满布各种花纹,如行云似流水,美妙异常。此刀格以折钢锻造,煅嵌金丝花卉纹,富丽华美;刀身为多次锻打形成的“百炼钢”,层层叠叠如水波纹状,间隔清晰,花纹明显;刀刃锋利异常、轻薄透亮,历经百年,无锈无蚀,尤显品质精良。

痕都斯坦琢玉之工与大马士革铸刀之术皆为业内佼佼,两强结合宛若天成,充分展现出工匠超凡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艺术,以及刀本身的尊贵等级。

 


清嘉庆 白玉描金百寿碗

高6cm口径11.7cm  
 

说明:此碗薄壁,圆形敞口,斜直壁下收,矮圈足略外撇,通体雕刻寿字,寓意长命百岁,并施以描金工艺。以“百寿”作纹饰的情况始于康熙朝,并为以后各时期所采用,一般以瓷器为多见,玉器中鲜少见。外底中央阴刻无框双行四字款“嘉庆年制”,为嘉庆一朝宫廷玉器作品。

出版:Christopher Randall编著,Pressroom出版,1998年,《THE BRUSH & THE STONE——The Dr Dean Edell Collection of Chinese Art》(《彤管与玉石——Dean教授珍藏中国艺术》图版14

 


清 白玉福寿康宁锁  长9cm   

说明:玉锁呈如意云状,锁栓下镂空,用以系绳,玉锁正面减地刻“福寿康宁”四字,另面浅浮雕灵芝、牡丹等花草纹饰,寓意“长命富贵”。玉锁是百家锁的一种形式。百家锁又名“长命锁”,古代家庭为了祈求幼子吉祥如意、健康成长,给幼童挂百家锁,这是汉族的一种育儿风俗,在清以后广为流传。古时中国人认为万物有灵,小孩从出生到十二岁之间,魂魄羸弱,不宜惊吓,因此需要特别的护佑,百家锁则为镇魄之物。玉锁作为百家锁的形式之一,更突显了父母对幼童的珍视,也表露了家境殷实。《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即是有此涵义。

出版:Christopher Randall编著,Pressroom出版,1998年,《THE BRUSH & THE STONE——The Dr Dean Edell Collection of Chinese Art》(《彤管与玉石——Dean教授珍藏中国艺术》图版28。

来源:香港佳士得 2012年5月 编号4271


清乾隆  松梅诗文笔筒

尺寸:长9cm,宽9cm,高13cm

说明: 和田白玉制,玉质洁白无瑕。由整块和田白玉掏膛而成,用料之大气,极为少见。器呈圆角矩形,倭角规矩,掏膛匀净,四足微微外撇,琢成花瓣形。笔筒正面阴刻梅花及唐代诗人刘元载妻《早梅》诗句:“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凭仗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阑干。”背面阴刻松树及唐代诗人杜荀鹤《小松》诗文:“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另两侧分别以篆书及隶书浅刻诗文,极为雅致,是一件集诗、书、画于一体的文房美器。

    1757年,乾隆平定回部叛乱,收复新疆,使得玉路开放,大量和田玉料源源不断运送京城。乾隆帝爱玉成痴,宫廷玉作极尽所能雕琢美玉供皇帝赏玩,此期玉器花样繁多,技艺精湛,将中国玉雕艺术发展至巅峰。以玉做文房用器并不鲜见,玉臂搁、玉洗、玉笔山等,兼具实用与赏玩双重功能。笔筒由于器形较大,对原料要求很高,故不多见,能拥有者也是非富即贵。

 


清乾隆 碧玉嵌白玉龙纹玉如意

长33cm

如意,历来是国人喜闻乐见的题材,其造型脱胎于被誉为“道家仙草”的灵芝。早在汉代,就有手持灵芝仙草的羽人骑天马,遨游于天际之间的玉雕,表达了人们长寿成仙的美好愿望。时至明清,如意更是被赋予了“如人意愿”的美好寓意,因而各种材质的如意成了人们互相赠送的首选之品,尤其是玉如意,更是惹人喜爱。

此如意柄身以整料碧玉雕琢,柄冠则以白玉镶嵌而成,玉质温润光滑,触手润泽细腻。器身呈灵芝式,云叶首,首面浮雕正面卷体的穿云升龙,龙头位于正中央,方头阔嘴,龙睛怒突。龙首颡顶圆凸,此为长寿瑞征。叉状龙角冲天直立,鬃毛细如游丝,须髯当风飘动,翻卷上翘。龙身作盘踞状又颇富身段之变化,展于龙首两侧,蜿蜒盘曲,直至横勾于龙首下方。龙身灵活矫键而又挺拔有力,刚柔并济,深具凌空摇曳的层次感。四肢健硕,五爪回勾似鹰,充满动感。周身鳞片光鲜,鳞次栉比,雕琢细致入微。四周加以祥云锦地铺垫,更添腾云驾雾之象。龙首微低,似探向下方火焰珠,作正面枪珠形象,威不可犯,英姿神武。柄身中部隆起,自上而下渐宽,曲线优美。正面浅浮雕一正面升龙,升龙盘桓处亦琢饰数朵流云,象征五爪升龙可以飞天潜渊,此如意无论艺术、质地,身分都称得上是如意名品,当为世人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