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中拍微拍”敬请关注


拍卖会时时有

微信搜索小程序“中拍微拍”,体验线上拍卖会

关注公众号全称“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轻松掌握公司拍卖动态!




中拍新闻
首页 > 中拍资讯 > 中拍新闻
那些海外回流的珍贵文物,先睹为快—— “绿隐书房”古玉专题拍卖(二)
发布日期:2016-10-18

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6年11月2日 (周三),上午

主题:“北京中拍国际•绿隐书房首场战略合作拍卖会”暨中拍国际2016秋拍精品展


古玉交流研讨会:

时间:2016年11月2日 (周三),下午

主题:高古玉器收藏市场的回暖


地点:北京长富宫酒店二层

此次研讨会诚邀古玉收藏爱好者参加

欢迎大家莅临指导!



中拍国际2016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

2016年12月2日 (周五),09:00—21:00

2016年12月3日 (周六),09:00—21:00


拍卖时间:

2016年12月4日(周日),13:00—

地点:北京长富宫酒店一层芙蓉厅




 绿隐书房”是西华企业集团支持的艺术品收藏“斋号”。 经过近三十多年的收藏,“绿隐书房”已积累近千件艺术精品。其中部分藏品曾在各大博物馆展出。此次秋拍“绿隐书房”专题11件回流藏品,均来自“绿隐书房(2W Group Fine Arts)”美国凤凰城艺术仓库。



旧玉龙形佩

10×9.5cm

来源:海外回流,附回流证明

绿隐书房(2W Group FineArts)美国凤凰城艺术仓库

吻上卷

水滴目,长眼梢

头生角

爪部简约,抵于后鄂处

足呈没有发育完全之形

为战国时期玉雕的典型特征

“游丝毛雕”工艺在此件玉雕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尾部一直延伸至后脊处

且线条排列密集

雕琢一丝不苟



因此件“C”龙体型较大

以至于需双向抛料

中间相接处出现微小偏差

前肢处的台阶痕迹

即是相接之处

器身有多出黄褐色沁斑,开门古玉


拓片



旧玉雕凤纹梳

5×6.3cm

来源:海外回流,附回流证明

绿隐书房(2W Group FineArts)美国凤凰城艺术仓库


湖北省博曾侯乙墓展厅有同类器物展出

尺寸稍大

美国弗利尔博物馆亦有二件同类展品

唯齿数不同

本品为12齿

根据器形、纹饰和刀工判断

具有战国时期的典型特征

甚为难得

上部为弓形背

三道起阳玄纹

梳背镂空雕对视双凤

具隐隐动感

艺术表现力极强

器身应长期与朱砂共存而受沁为浅淡赤色

下部为梳齿,完整无损。

(国内出土同类器物已有数例,梳齿几乎没有保存完整的。)

拓片

经孙守道老师鉴定

为战国玉雕珍品



旧玉带板(三块)

4.5×4.5cm

来源:海外回流,附回流证明

绿隐书房(2W Group FineArts)美国凤凰城艺术仓库

带翼天马(马带飞翅踏云而奔)

奔虎(虎回首勾尾,做疾行状)

舞熊(张手蹈足似作舞蹈状)



历朝玉带板均为组合件

该带板为方形

仅存三块

减地浅浮雕

黄褐色土沁渗入带板肌体内

根据刻工,图案等分析此带板两宋气息颇浓

对于研究两宋玉雕有重要意义

颇为珍贵

带板两侧为牛鼻穿孔

用于穿系之用

对于研究宋代玉带规制

提供了实物资料

意义非凡

经孙守道老师鉴定

为宋代玉雕珍品

拓片


旧玉锥形器

6.2×1.5cm

来源:海外回流,附回流证明

绿隐书房(2W Group FineArts)美国凤凰城艺术仓库

黄玉质,四棱锥形体

头部为金字塔形,有对穿孔

椎体四面均浅刻简练几何纹饰

从玉质、造型、雕工等方面看

此件玉锥形器具有良渚文化的典型特征

玉锥形器目前以良渚文化最为常见

其他如山东的史前遗址也有少量发现

然因其形制又有某些区别以致学界对它的功能和命名仍未取得共识

锥形器有多种式样

但观此式样

可为饰物



旧玉冠形器

8×3cm

来源:海外回流,附回流证明

绿隐书房(2W Group FineArts)美国凤凰城艺术仓库

为扁平倒梯形,黄玉质

一侧有少量沁色

可见加工切割痕

短边侧可见两细小穿孔

片体厚薄不一

这件玉冠造型状若象征良渚文化的“神徽像”上的羽冠

是良渚文化神权统治的一种表现


玉冠是象征墓主人身份地位的饰物

只有地位较高的人物才有资格佩戴玉冠

一般见于良渚文化规格较高的大型墓葬中

而且每座墓最多只有一件


此处所见台阶痕迹为刨料所致

对于研究良渚文化玉雕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图:良渚文化 玉冠形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玉器卷p62


旧玉箍形器

6.3×2.3cm

来源:海外回流,附回流证明

绿隐书房(2W Group FineArts)美国凤凰城艺术仓库


色偏青黄,一侧有沁色

收腰,两端外卷

器物通体包浆

边缘有旧时磕痕

老化痕迹与器身一致

从造型上看

此物具有商代晚期的典型特征

此类器物从红山文化开始

多有出现

造型亦多有变化

在考古发掘中

多放置于墓主人头顶位置

普遍认为此类器物为束发器

器物中空

也有研究者认为

古人手举此物于头顶

中空的通道

为人神沟通的渠道

属祭祀用器

裂隙处渗入红褐色沁

并有旧时磕伤

同样也被沁色覆盖

证明此件箍形器曾被经常使用



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官网:http://www.zpgj.cn

微信:bjzpgj

微拍:bjzpgjwp

微博:http://weibo.com/bjzp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