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中拍微拍”敬请关注


拍卖会时时有

微信搜索小程序“中拍微拍”,体验线上拍卖会

关注公众号全称“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轻松掌握公司拍卖动态!




中拍新闻
首页 > 中拍资讯 > 中拍新闻
北京中拍国际2017秋拍特辑—宋仁宗赐夏王李德明白玉螭龙凤纹佩
发布日期:2017-12-14

宋仁宗赐夏王李德明白玉螭龙凤纹佩

此件玉佩为宋仁宗赐予西夏王李德明之物,以和田籽料雕刻而成,通体洁白,触手温润,如同握脂,因玉质缜密,只在腰部隐约显出秋葵黄沁色。立体圆雕,浮雕与阴线雕刻技法并用,虽繁复确相得益彰,整体造型流畅自然,浑圆饱满。一面雕刻双螭龙,龙身自云中穿出,身遒劲健硕,体态流转,龙尾位于另外一侧,如此穿云龙纹的布局方式,在宋代玉器中极为罕见。凤位于龙尾下方,婉转柔美,姿态优雅。纹饰精美纷繁,飞龙舞凤、祥云团簇,展现出了宋代宫廷玉雕的最高水平。

 这块玉佩原为台湾影业大亨——联邦影业投资创办人之一的张陶然先生收藏。张陶然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几经辗转从美国购得此玉,起初以为只是一件精美的宋代古玉,在赏玩中发现左下角有多处细细的划线痕迹,疑为岁月划痕,后经反复观察,才惊人地发现是双勾刻字铭款。在不足一平方厘米的空间里以双线勾勒技法雕出“明道元年赐夏王李德明传佩”铭文,其雕刻技艺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如此明确的铭文记载亦引发出一段重大历史事件的浮出,被蒙元抹消的西夏与北宋之间的臣属关系显现的一丝端倪。

        李德明,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之父,实际上,李元昊建立的西夏江山从根本上是基于李德明生前。李德明所在的党项族曾是我国历史上辉煌一时的少数民族,后被蒙古大军所灭。

有关于党项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党项是我国古代羌族中的一支,又称党项羌。南北朝末期,已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一带。

隋末唐初,党项羌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在“东距松州(今四川松潘北),西叶护(今新疆境),南舂桑、迷桑等羌(今青海南部),北吐谷浑(今青海北部)的广大地区内,散居着大大小小无数个部落,著名的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大。

隋开皇四年(584)党项羌有千余家归附隋朝。次年,党项拓跋部大首领拓跋宁丛率部落内迁到旭州(今甘肃庆阳境),被授予大将军称号。唐贞观三年(629),党项细封部首领细封步赖率部落附唐,贞观九年(635),党项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也率部落降唐,拓跋赤辞被封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

唐玄宗时期,迫于吐蕃的威胁,一支迁到夏州(今陕西靖边境)的部落,被称为平夏部。

   宋朝建立以后,党项李氏政权处在宋、辽两大政权之间。太平兴国七年(982),党项政权内部因族权承袭问题发生矛盾难于解决,新任定难军节度留后李继捧于五月十八日(622日)朝见宋太宗时,向宋朝献出所管辖的夏、银等五州地。李继捧族人也被召来京师居住。太宗对李继捧重加赏赐,并晋升官职。

李继捧归附宋朝的行为致使党项内部急剧分裂。李继捧族弟李继迁,时任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不愿内迁而留居银州。召集弟继冲和亲信张浦商议对策,李继迁等人采纳了张浦的建议,率部落亲属数十人伪装出逃,在夏州东北300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北)驻扎,开始号召部族,抗宋自立。

在与宋朝的抗争中,经过多次失败,李继迁总结失败的教训,认为自己“兵单力弱,势不得安,遂即结辽以抗宋。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继业,李德明深知党项人势单力薄,无力抵抗宋辽夹击,遂采用“依辽惠宋”的对策,逐渐在辽宋间左右逢源,争取到了宝贵的生存空间,逐步壮大了实力。

在李德明主持族权的30年间宋、辽之间持续的拉锯争战为李德明带来了大量的惠益,宋、辽竞相拉拢李德明。《辽史》记载:“六月,赠继迁尚书令,遣西上阁门使丁振吊慰。八月,德昭遣使来谢吊赠。二十二年三月,德昭遣使上继迁遗留物。七月,封德昭为西平王。十月,遣使来谢封册。二十三年,下宋青城,来告。二十五年,德昭母薨,遣使吊祭,起复。二十七年,承天皇太后崩,遣使报哀于夏。二十八年,遣使册德昭为夏国王。”辽纪年统合二十八年为公元1010年,同比于宋朝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在《宋史·卷七》有所记述,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1年)“九月甲寅,宴射含芳园。丙辰,御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壬戌,幸元偓宫视疾。甲子,置诸陵斋宫。乙丑,放西州纳质人。夏州赵德明奉表归款。冬十月庚午,以赵德明为定难军节度兼侍中,封西平王。”可以看出,短短的六年时间宋、辽对其的态度愈加重视。

《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卷》“大圣四年(公元1027年),辽主亲将兵五十万,以狩为言,来攻凉甸,德明帅众逆拒,败之。五年,辽复遣金吾卫上将军萧孝诚赍玉册金印,册为尚书令、大夏国王。”此时的李德明已经具备了和宋、辽相抗的军事力量,迫使辽方面承认西夏的独立政权。宋方面也很快做出表态“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加纯诚功臣。德明自归顺以来,每岁旦、圣节、冬至皆遣牙校来献不绝。而每加恩赐官告,则又以袭衣五,金荔支带、金花银匣副之,银沙锣、盆、合千两,锦彩千匹,金涂银鞍勒马一匹,副以缨、复,遣内臣就赐之。又遣阁门祗候赐冬服及颁《仪天具注历》。”借表彰李德明自归顺以来的忠诚为名,进一步的向李德明示好表达诚意,希望能维持和平稳定的边境关系,此时李德明也并未急于称帝,而是继续积蓄力量伺机而动。直到天圣六年李德明攻取甘州回鹘,自此打通河西走廊西夏版图覆盖整片今甘肃及内蒙西部,八年瓜州降于夏。

值得注意的是宋史记载中就李德明去世的追念规格尤为隆重,《宋史·凶礼(三)》中记载“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敕:夏王赵德明薨,特辍朝三日,令司天监定举哀挂服日辰。其日,乘舆至幕殿,服素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当御坐前跪,奏请皇帝为夏王赵德明薨举哀,又奏请十五举音,又奏请可止。文武百僚进名奉慰。告哀使、副已下朝见,首领并从人作两班见。先首领见,两拜后,班首奏圣躬万福。又两拜,随拜万岁。喝赐例物酒食,跪受。起,又两拜,随拜万岁。喝"各祗候",退。从人仪同。是日,皇太后至幕殿,释常服,白罗大袖、白罗大带,举哀如皇帝仪。其遣使致祭吊慰,如契丹。”根据这段记载可知,在李德明去世之前宋朝也已授封其为夏王,而且规格同皇帝仪,可见彼时北宋朝廷对李德明极为看重。

学界也是通过此段记述从而推断出李德明受封夏王是在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五月。此次这块玉佩款书“明道元年赐夏王李德明传佩”,不仅是印证这段历史直接物证同时也是反映宋、夏关系的珍贵历史遗存,既是认知宋与西夏关系的物证,同时是研究北宋宫廷玉器的标准器。

玉在我国古代本就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在社会中体现的政治、人文地位极高。古人将玉器视为与天地沟通的媒介,赋予其神性,是上古时代神权统治的重要载体,以玉醴天地。历代帝王更是将其看作上天授予其天子身份的信物,意味着帝王之气、帝王之仪。为此历代帝王煞费苦心,大肆在民间打探收集信息并采取各种措施,以防民间另见帝王之气。北宋朝廷赐玉佩于李德明以此表达诚意,固而将帝王之气同享,愿与其共分天下,足见仁宗皇帝的诚意与重视程度,故而授封的礼遇也当是帝王级别,仅次天子一等。

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辽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盘踞在河西走廊的西夏占据交通要道,这样的格局之下西夏的态度举足轻重,处理多边关系促进边境和平迫在眉睫。这块小小的玉佩带着北宋朝廷、仁宗皇帝殷切的期盼,蕴藏着彼时北宋朝廷和平外交的政治背景,而西夏玉器几乎不见,显得这件玉佩更加意义非凡。此件玉佩极尽精美,玉质洁白无瑕,细腻润泽,整体的构造也是殚心竭虑、独具匠心,不仅雕刻构图上错落有致将所绘纹饰的美表现到极致,其寓意也不乏一味,中国古人讲究“凡物必有其意,凡意必使其吉”在纹饰相互的串联下构成了层层耐人寻味的深刻含义。其纹饰的主体为出云龙,巨龙遒劲的身躯冲破层层祥云张扬在空中,旁边侧有一只瑞凤,周边称有灵芝纹饰,相互勾连,当年似寓意当下局势风云际会,携手并进可现龙凤呈祥之态。

随着一代枭雄的陨落,此件玉佩的下落可能关系到西夏王朝兴衰的脉络。目前可以提出两点猜测。第一,此玉随李德明入葬。党项族虽然源自今青海东南部一带,但是随着依附唐朝内迁逐步吸收了大量汉民族文化,丧葬制度也基本汉化,秉承汉文化视死如生的丧葬习俗,由此推断此玉有可能随李德明归葬,而后被蒙古军队盗掘而出以至四处流落,但总体来说,既然此玉由北宋天子所赐“传佩”之贵器,在李元昊未称帝之前似乎更会保留并佩戴此玉彰显尊贵,随李德明入葬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第二,由李元昊继承。此玉佩是宋朝仁宗皇帝赐予党项人的尊贵之物,铭文也明确指出赐予传佩,也相当于北宋朝廷承认西夏政权的授权,其子继承当时李元昊并未称帝,佩戴宋朝皇帝赏赐的贵重之玉也应是李元昊的荣耀和身份的象征。铭文“传佩”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佩戴者的权力承袭身份,为西夏王室的传承信物。

        然而随着蒙古军队横扫中土,短暂的西夏王朝也随之破灭,蒙古人忌惮西夏王朝的奋勇反抗,加上怀恨成吉思汗死于对西夏的作战中,在攻破西夏王朝后将整个党项族夷族,尽数捣毁西夏史料,掘毁西夏王陵,此玉可能在蒙军的劫掠或盗掘过程中被当做珍贵器物流入后来的元人手中,继而流散,直到被张陶然先生自异乡购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