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说明: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楷书款
宣德时期,红釉制品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而且在品种上较之永乐红釉瓷器更胜一筹,出现有宝石红、祭红、积红、霁红、醉红、大红、鸡血红、牛血红等名目繁多的新品种。以色泽而论,宣德红釉有深、略深、浅、淡四种。深者色为黑红,犹如初凝的牛血,釉质肥厚,釉内气泡较多。略深者色浓艳,并伴有隐约显露的细小血丝状与小斑点。浅者釉色分外匀净,可与红宝石的晶莹相媲美。淡者呈现桃花般粉红色,俗称“桃花面”。宣德的红釉器在口沿部位都有处然形成的一线白边,俗称“灯草口”,只是宣德红釉瓷的白边没有永乐时期的白,略带青灰色,因此也有称之为“虾背青”的。红釉的积釉处显现青灰色,最厚处气泡密集,这是宣德红釉的时代特征。红釉是釉中铜元素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的呈色,这种高温铜红釉最早出现于唐代长沙窑,宋代钧窑和元代景德镇窑继续烧制,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红釉烧造技术达到成熟,烧出的铜红釉鲜艳夺目,有“宝石红”之称。宣德红釉造型外壁有棱的,多露白胎形成出筋的现象,如十棱洗及莲瓣卤壶均如此,红白分明,别具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