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说明:
器内外壁均以釉里红绘缠枝花纹,盏口沿饰回形纹,是洪武釉里红的常见制饰。釉里红偶有褐色斑点,釉色白中泛青,底足可见火石红。纹饰以缠枝花卉为主,辅以回纹边饰。花、叶远不及元代瓷器所绘的缠枝花卉纹花、叶的大小,花卉在构图中的地位更为显要,枝繁叶茂的缠枝纹饰因此更为悦目突出;正面描绘花卉时,花蕊均留有一道白边,这种画法简洁有效,加强了与周围深色花瓣的浓淡对比;牡丹的正面、侧面描写交错出现,侧面描写三角构图,呈现出洪武朝明显的特征。红色是明王朝的吉祥之色,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崇,因此釉里红瓷器的生产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视,洪武三年朱元璋颁布了“服色所尚,以赤为宜”的旨意,并且要求宫中内外皆以红色作为装饰,故釉里红也成为洪武官窑瓷器最受追捧的品种。釉里红烧造技术较难掌握,尤其是铜元素对炉窑的温度和气氛要求非常严格,烧制温度低了颜色发黑,温度高了颜色又会晕散,甚至完全挥发成不了红色,其间不可预计因素极多,所以世间流传很少,如此盏托红色上乘的更是寥寥,属难得一见的收藏珍品。
本盏托菱花口,折沿,浅弧腹,托心凸起一槽,槽内饰十字花纹,外环六组缠枝菊纹,内壁饰八朵折枝莲纹,折沿饰卷草纹,外壁饰仰莲瓣纹。足内无釉。纹饰相若的洪武釉里红盏托虽见诸于全球公私珍藏,但如此发色鲜红者则极少。如此器内饰十字花纹的盏托有数例,一藏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