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说明:
乔十光 中国漆画大师 乔十光 (1937.2—)漆画艺术家。擅长漆画、壁画。河北馆陶人。1937年1月24日出生于河北省馆陶县一个农民家庭。1961年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读研究生,开始研究漆画,到我国著名的漆器之乡福州拜漆器匠师为师,1964年结业留校任教。1986年随《中国现代漆画展》访问前苏联。1987年以来,曾先后在中国美术馆、福州工艺美术馆、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举办“乔十光漆画展”。现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漆画艺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述有《论漆画》,《论漆画的开发》、《漆艺新花》、《漆画的多元世界至至中国漆画展观后》、《漆艺新花至雕漆画》、《试谈装饰绘画的构图》、《试谈装饰绘画的形象》等。创作设计的漆画有《泼水节》(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中国美术馆收藏)、《青藏高原》(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中国美术馆收藏)、《北斗》(获一九八六年中国漆画展优秀作品奖)、《篝火》(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收青棵的藏女》和《泊》等。作品还有《爱尼姑娘捻线舞》等。乔十光的艺术来自生活、来自自然,他坚持以造化为师。多年来,他三访傣寨、三进藏区、两游长江、四下江南,画了大量的水彩和水粉、水墨和彩墨、素描和速写,不仅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使其绘画功力得到加强。 乔十光既追求作品的艺术形式,又重视作品的内涵意蕴,并潜心研究材料技法,他主张思想、艺术和技术上的统一;内容、形式和媒材的统一;心、眼和手的统一,还对学习艺术的青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乔十光的漆画创作,从民间起步到后来的中国漆画之父,他已走过四十六年的历程。画家的人生和艺术之路,并不平坦,期间有曲折,有坎坷,曲折中求索,坎坷中行进,从昂奋到失落,从痛苦到蜕变,从反思到重新站起,经历了历史与现实,文化与艺术的风云变幻和潮起潮落。乔十光的创作无论历史如何迁移与变幻,他的坚贞努力和如杜鹃啼血般的吟唱,总是萦绕着生他养他的土地,始终不忘人们大众对他的熏陶,并以此深深扎根华夏民族的生命根系。同时也把漆文化沃野培植的绘画艺术,让他生长进现代的时空,呼吸现代的气息,从而构建他传统与现代对接的漆画艺术的独特风范。这样的漆画,不仅具有现代美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和人文价值。 乔十光历史评价 乔十光的漆画是伴着现代性的民族意味的。它源自生活,超越生活,在更高的现代审美层次上又更深地融进了传统和西方的诸多因素和个人主观色彩。它是从民族文化,或者说是民间文化形态的内部实现其现代转型。与先前任何一个时间段不同的是,他的画在致力扑捉现实生存的真实与纯粹,着力发掘这种真实与纯粹的生存中所蕴含的智慧,以及深入思考此种生存智慧中所可能折射的永恒的人生哲理之光。不论是生活的回忆,命运的置疑,还是历史的反思,自然的遐想,无不紧扣对人的社会的探索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