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 玉器一组
玉林谐趣·玉器翡翠专...
89 条记录 15/15 页 上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11   12   13   14  15
秦代 玉器一组
拍卖号:2140      预估价(元)  150,000-200,000       (元) : 168,000
  • 尺寸:尺寸不一
  • 拍卖时间:2009年11月14日

拍品说明:
此组玉器为目前仅见的秦时组玉。秦玉特征明显,均为水苍碧玉制成,造型简洁、切工犀利、棱角分明,装饰朴实无华,完全体现一统六国时期秦人的风范。此组玉的突出特征是数量多,品种多。其中又出现了仅见的近圆雕玉人及厚重的方璧,堪称国宝。方形玉璧玉质与玉圭相同,素面,中间钻一孔,有的考古发掘资料也称其为“琮”, 发现极少。
秦代玉器,也与其它艺术品一样,曾有过辉煌业绩。这在史书典籍中每有所述。如史书所载的孙寿、列裔二位琢玉大师及其作品就是秦代琢玉成就的一个方面反映。据载,秦始皇灭六国时,得卞和玉璧,始皇命玉工刻作“传国玺”(即专供皇帝用,并表权力的皇帝印)。此玺的作者就是当时的琢玉大师孙寿。玺方四寸,螭虎纽,敕李斯以虫鱼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铭。借此玺传说唐贞观四年,萧后奉玺归唐,废帝自焚后,不知所在。故今人无法了解其风采。又如列高,于始皇二年作一“白玉虎”,“其毛如生”。上述二人,今仅见文字记述,其所作玉器均未见实物而不能了解当时的琢玉面貌,但从一个侧面说明,秦代琢玉在历史上确曾有过一定的地位和声誉。而《西京杂记》直接记载高祖刘邦“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上,刘邦送给项羽“白璧一双”,送给范曾“玉斗一双”,说明当时出现过自今未曾见的大型玉灯之类的精品重器,而且有在重大场合互赠美玉的风气。然今所见或被科学发掘的秦代玉器仍很少。其原因除秦朝统治时间短和所发掘的秦墓相对少外,可能还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社会风尚发生变化,人们以耕战为主,对战功的追求成了社会生活的主体,而面对此种风尚,浮华和悠闲的生活态度及内容必然弱化。法家政治之下,人的个性是被压抑的,百姓的生活趋于简单化,平时只是耕作和作战,繁缛精雕,糜府库钱财的玉作未再见于秦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