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中拍微拍”敬请关注


拍卖会时时有

微信搜索小程序“中拍微拍”,体验线上拍卖会

关注公众号全称“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轻松掌握公司拍卖动态!




中拍新闻
首页 > 中拍资讯 > 中拍新闻
2012春拍精品:十六世纪痕都斯坦悬胆瓶
发布日期:2012-12-24

 

十六世纪 痕都斯坦悬胆瓶

18.5cm

估价:RMB20,00-30,000

 

此玉瓶玉色为白中泛青之色,呈蜡状光泽,玉料特征接近或类似和田玉及青海昆仑玉,但属于典型的痕都斯坦玉料。痕都斯坦玉料多是白中泛青或泛黄,透光观看,玉中花絮多,多糯性,有蜡质感。但与青海昆仑玉、新疆玉、俄玉成分相同,若经检测都是“透闪石”玉。此瓶与台北故宫所藏蒙兀儿帝国作做的墨瓶笔室(编号为“故玉3231号”)(参照图一)玉料完全一致,此玉瓶胫部雕莲瓣纹,台北故宫的墨瓶笔室在盖部和肩部雕刻莲瓣纹,两件莲瓣纹饰完全一致(参照图二)。说明此件玉瓶与台北故宫的那件进贡给乾隆皇帝的“墨瓶笔室”是同一时期的蒙兀儿帝国的玉雕精品。

 

此件玉瓶器体挺拔,尖锥形盖,与台北故宫所藏的鄂图曼帝国时间的叶纹烛台(编号为“故玉2857”)(参照图三、四)的长柱类似。说明当地对尖锥形造型比较喜爱。并且,现在此种造型广泛用于当地的香水瓶造型。根据造型具有延续性的理论,我们有理由相信,此件瓶为当时盛放香料之物。其胎体薄透,器壁厚度仅在毫米之间,尤其是瓶钮亦能掏空,虽钮与盖体为拼接而成,但严丝合缝,犹如天成,不仔细观看,无从发现,惊叹当时工艺之精细和高超。瓶整体厚薄均匀,此种薄璧之掏琢绝非现代工艺所能成就,如用现代工具,高速旋转产生的冲击力亦使胎壁崩坏,当是运用传统工具细细碾磨而成。器表压地突起莨苕纹和莲瓣纹,花纹流畅,疏朗有致,带有明显中亚纹饰风格。莨苕纹与台北故宫所藏的蒙兀儿帝国所做的花口叶式双柄盘(编号为“故玉3234号”)(参照图五、六、七)的莨苕纹一致。此瓶纹饰压地后再进行薄璧掏膛,抛光打磨,无不凝聚了古人的心血和精力,能流传至今保存完好,殊为不易。

 

在清代“痕都斯坦”即指中印度地区,包括今克什米尔、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部,受伊斯兰化的蒙古贵族好玉习惯的影响,在16世纪左右,该地区开始出现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的玉器,并在十八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深得乾隆赞誉,被通称为“痕都斯坦玉”。其造型充满浓郁的西域风格,采用独特的水磨雕琢,在加工技术上达到了薄如蝉翼的水平,有“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之说。目前我们所见清宫所藏痕都斯坦玉有两种,一种为当年输入,另一种系清代宫廷工匠仿制,俗称“西番作”,这也逐渐成为清代玉器主要类型之一。此件悬胆瓶从玉质、工艺、纹饰、做工无不显示出其时代与产地特征,无论玉质还是琢工都显示该器应是痕度斯坦本地作品,而非清代宫廷仿制的“西番作”,是近年拍卖市场中罕见的痕度斯坦玉器精品。

参照图一:台北故宫藏蒙兀帝国墨瓶笔墨

 

 

 

参照图二:台北故宫藏蒙兀帝国墨瓶墨瓶笔室肩部莲瓣纹拓片

 

参照图三:台北故宫所藏鄂图曼帝国叶纹烛台

 

 

 参照图四:台北故宫所藏鄂图曼帝国叶纹烛台及拓片

参照图五:台北故宫所藏蒙兀儿帝国花口叶式双柄盘

 

 

 

参照图六:台北故宫所藏蒙兀儿帝国花口叶式双柄盘盘底莨苕纹

 

 

 

参照图七:台北故宫所藏蒙兀儿帝国花口叶式双柄盘盘底莨苕纹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