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翁方纲”端石插屏(正面)
通高74 cm
清 “翁方纲”端石插屏(背面)
款识:乾隆乙未春日,方纲。
作者:翁方纲
端石,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的端溪一带。该石是一种泥质变质疑灰岩,地质年代为距今四亿年的泥盆纪。质地坚实,细密温润,有青灰、深灰、紫蓝、紫等色。石上天然生成的花纹丰富多采,形成多种石品,如: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石眼、冰纹、金银线、天青、金星点、石眼等。端石多为制砚之材,成砚称端砚或端溪砚,具有发墨不损毫、呵气可研墨的特点。此插屏以端石为材,选料考究,耗材大气。
插屏正面以高浮雕技法形成纹饰,一幅“鹤鹿同春图”跃然其上。画面上苍松挺拔虬劲,宛若游龙,树冠叠起,枝叶繁茂;树梢边一轮明月穿梭于祥云之中,明月巧取端石之“眼”,浑然天成,极富动感;月下一只仙鹤回首伫立于嶙峋的山石之上,口衔灵芝,顾目生盼;一只匀称秀美的梅花鹿与鹤遥相对望,昂首抬腿正欲前行。画面构图严整,疏朗有致,动物神态刻画细腻,栩栩如生。“鹤鹿同春图”是清代常见的祝寿类吉祥纹样,鹤为仙禽,鹿为瑞兽,意在颂扬春满乾坤,万物滋润的美好情景。插屏正面落款:“乾隆乙未春日,方纲”。乾隆乙未应为1775年,可见此端石插屏应为1775年春雕成。
端石插屏背面以描金彩绘技法细笔精画一幅青绿山水,画中群峦叠翠,流水潺潺,小桥宫舍精致规整;全部景物均以金色描边,笔道精劲,再填以红、黄、蓝、绿诸色,绚烂多姿;整体构图饱满,远近景物绰落有致;颜色、线条、布局皆极富功力,墨、色、金三者结合巧妙,色彩绚丽而不落俗格,充分体现清中盛世富丽华美的装饰风格。
翁方纲(1733~1818), 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论诗创“肌理说”,著有《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等。
中拍国际2012年春拍将于5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伯豪瑞廷酒店5层会议厅举行,欢迎莅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