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古架上的“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中国的古玩品鉴自宋代起大放异彩,明代尤盛。彼时,文人在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其家宅也被苦心营建布置,自门庭、道路到陈设器,无处不“文”。而博古架几乎成了标准家具。主人的鉴赏水平也往往通过博古架及书案上的陈设器来体现。不过明朝开国洪武年间的釉里红玉壶春瓶可不是能轻易上架的,即便是洪武当朝获得功名官职的文人也不一定有这种幸运。这玩意在当时就属于常人不得见的官窑器,别说是百姓,即便是官宦人家也难得一“件”(见)。
此件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高
图说: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高
置于几案的明 “神龙” 赏石
苏州拙政园里有一幅出自陆游诗词的对联:“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一句“石不能言最可人”,道出了古人品石玩石中的特殊审美观。赏石并无既定标准,而关乎于品鉴者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赏者的情趣与奇石自身具有的自然美相结合,便有了天人合一,石人合一,以石怡情,赏石养性的境界
此件名为“神龙”的明代赏石,造型奇巧,恰如一条单足躬身探视的巨龙,龙头、龙角毕现,气韵生动,故名。明代赏石的选用、摆置的审美偏好源于本体文化,对龙的崇拜也从赏石的选置上体现出来。此“神龙”赏石通高
图说:明 “神龙”赏石(配原托) 通高
鬼斧神工的“清乾隆 痕都斯坦式白玉桃形杯”
清乾隆年间,颇喜鉴赏的乾隆皇帝在审美上追求隆重华贵,此好也为后世留下了工艺精细繁复的艺术佳品。此枚胎壁被碾琢至极致的薄胎西番作“痕都斯坦式白玉桃形杯”足以映证这种极致的奢华。
此玉杯长
图说:清乾隆 痕都斯坦式白玉桃形杯 长
提神醒脑的“清 紫檀喜鹊登梅纹花插”
宁静素雅的书斋内若是多几支盛开的鲜花,整个空间就会顿时鲜活起来。古时的文人极为享受与自然的亲近,既使忙于功名也丝毫不能错过春天的气息,于是花插便爬上了案头。
此件清代的“紫檀喜鹊登梅纹花插” 以紫檀为材,整雕而成。主体仿梅干枝结,虬曲成态,筋沟毕现,一只喜鹊欢欣跃于枝头之上,回首弄姿,轻盈娴雅。古人好以物寓意,承托吉祥,喜鹊登梅又可谓之“喜上眉(梅)梢”,寓意美好祥瑞。此紫檀花插采用仿生学造型,精雕细琢,生动传神,用之则将文案装点得趣致盎然,颇有明神见性的功效。
图说:清 紫檀喜鹊登梅纹花插 高
方寸之间见真章的“清 邓石如竹刻印章”
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器具,笔筒、臂搁、墨床、笔洗、水呈、砚滴、砚屏、印章、镇尺等。这些古人濡毫染翰的文房器具,也不单单只是具有写字画画的功能,它们本身又是文玩鉴赏之品。
中拍国际杂项部经理给我们展示了一枚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
图说:清 邓石如竹刻印章 高
寓意祥瑞的 “清 钱熊 麻姑献寿”
古时文人皆喜书画,书画为文房必备之品。除梅兰竹菊、山水风光外,古人也喜爱题材祥瑞的作品。此幅清代名家钱熊所作“麻姑献寿”,即是一例。钱熊,字小安,江苏武进人,同治甲子科武举,工书善画,清末鬻书画于海上,名显一时,与沪上张熊、任熊并称“海上三熊”。
此幅作品寓意美好,苍松繁茂、灵芝顿开,麻姑手捧蟠桃敬奉,仙鹤遥遥相应。“麻姑献寿”源自民间传说,后代常把此类作品送给尊长或敬爱的人,为其祝寿。悬于斋堂之上,寄寓对主人吉祥长寿的祝福之情。
图说:清 钱熊 麻姑献寿 长
这些旧时的文房清供,不仅是古代文明的实物载体,更把古代文人的情趣、境界、精神诉求远隔时空传达给我们。在浮躁的当下,掌玩着一件历史的遗珍,即便缺乏古人的才情与雅兴,也能使内心获得些许平静与安宁。
Tips:
北京中拍国际2013年春季拍卖会
预展、拍卖时间:
预展、拍卖地点:北京亮马河会议中心
竞买手续:个人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缴纳十万元竞买保证金;企业提交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受委托人的身份证件及十万元竞买保证金。
咨询电话:010-88363400
拍品预展:www.zpg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