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或更早 官窑穿带瓶
尊观雅赏——宫廷艺术...
69 条记录 11/1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11  12 
明或更早 官窑穿带瓶
拍卖号:6061      预估价(元)  1,600,000-2,000,000       (元) : 1725000
  • 尺寸:高21.5cm 口径6cm 足径9.5cm
  • 拍卖时间:2018年6月30日

拍品说明:
此器粉青釉色,淡雅天青,质如美玉,釉面纵横交错开裂着冰裂纹和二次开片是南宋修内司官窑瓷器中代表作品之一,故显异常珍贵。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南渡,由于逃避战乱,很多北宋汝窑、官窑等北方窑口的工匠南迁杭州、浙江等地,与南方优秀工匠共同创新和发展制瓷工业,使南方瓷业生产发展到一个新高峰。现经考古发现南宋官窑窑口有两处:“南宋修内司官窑和南宋郊坛下官窑”。修内司官窑窑址于1996年在杭州市凤凰山老虎洞被发现,1996年~2001年经考古调查,发掘出龙窑、釉料缸、作坊、窑具和大量的官窑瓷片,瓷片坑出土的瓷片大多都能复原,与传世南宋修内司官窑瓷器相吻合。元史记述:1276年,元军灭南宋时,不但将临安宫廷毁坏,还将南宋历代皇陵、重臣墓地等全部破坏,故使现代出土官窑瓷甚稀,造成全世界的南宋官窑传世完整瓷器不足一百件。南宋修内司官窑瓷更为珍稀,它的胎质、胎色和釉质、釉色等,多少年以来,专家们及藏家们都争论不清。老虎洞遗址发掘人杜正贤讲:“胎体呈色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灰白胎(不含紫金土);另一类是黑灰胎(含紫金土)。釉质似玉的效感,釉主色呈青色,浓淡不一,常见翠青、粉青、灰青、青灰、青黄、炒米黄等颜色。其精品特征为:釉色莹澈,如玉如脂,色以粉青为尚……” 此件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穿带瓶,胎呈灰黑色,质坚细润;器内外满施厚釉,粉青釉色,质如美玉。圈足有两孔,穿带之用,故称穿带瓶,其特点是:一、胎色灰黑,胎泥含有紫金土,细润洁密。二、釉质厚润如玉,釉色如粉青,温润柔和,宝光内蕴。釉内气泡大小均匀,层次丰富,侧视釉面在迎光中慢转,可感釉色变幻无穷,紫红光彩从釉中溢出,绚丽多彩,动人心灵。三、釉面开片自然有力,如旱田之泥裂纹一样;尚有一种釉内无色裂纹(二次开片)如冰裂纹一样,这都是经岁月和器(胎、釉膨胀与收缩)内应力所形成。四、外观造型优美,五、口沿和底足;细观紫口铁足,紫口是经炉内高温烧制时,口沿釉流淌较薄,胎色与釉层所产生的自然效果;铁足是圈足底(刮釉)露胎处由于胎泥含铁量较高,再经炉内气氛烧结时自然产生而造成铁灰色的现象,决非人工刻意加色制作。六、胎与釉之间有一条细细黄白色的矽化线,这是岁月自然陈旧痕迹,亦是鉴定重要依据。